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师说中对老师的作用做了非常具体的描述。坦率来讲,老师今天的两篇文章,对于第一篇着实无感,相反却被这第二篇深深的打动了。无他,唯其中真情流露而已,只有真情实感才能打动人,同时也很好奇,对老师笔下那可爱的老爷子景仰之情犹如滔滔洪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孔老夫子教我们的。分组之后,组长一直尽职尽责的在提醒,我迟迟不愿意去做。仔细思考,是因为心中还存有一份抗拒。对第一篇文章赞赏评转,对第二篇文章要赞赏评,仔细的感受了一下,对于赞赏评基本没有抗拒,谈到要转,抗拒就来了。如果第一篇文章没有打动我呢?如果我不喜欢呢?难道也要为了完成任务而转吗?还有截屏,每天3到4个截屏,听的头就有点大。其实操作起来也没有那么难,但是心里就是抗拒,那么抗拒的到底是什么呢?
来个自我觉察吧。当初参加训练营的初衷是什么呢?记得缘起是学习许又新老师的书,后来群内进行视角训练营,老师在群里做分享,而且偶尔给同学点评,的确受益匪浅。自己也间或会点赞,转发,亦或是碰到感兴趣的点也会写写自己的观点。的确经常为自己不如群内其他同学那么勤勉而感到惭愧,但没有被专人催促着,所以感受不深。当分组后被规定每天必须做什么,好像就有一份不舒服的情绪出来了。这份情绪是什么呢?难道与自己的社会化不足有关?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美国精神病学协会,给儿童制订的社会化不足的诊断标准,很有参考价值。如果下述五条只符合其中一条,或者一条也不符合,就是社会化不足。
(1)至少有一位同龄朋友,且友谊维持至少6个月之久。
(2)在看不到有什么即时的好处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帮助别人。
(3)做了错事,造成了明显的不好后果,但并未被人发现时,感到难过或后悔。
(4)别人做了对他不利或有损的事,能够原谅而不指责别人,也不告状。
(5)对朋友或同伴的福利表示关心,或能够分享别人的幸福与快乐,如为别人生日、考试优秀、获奖等感到高兴,主动向别人祝贺
社会化的类型:
社会化,是内方外圆,内有原则,外显圆滑,适应社会;
未社会化,内方外方,有什么说什么,得罪人,不适应社会;
反社会化,内圆外方,外表凶悍,内心柔软,用凶悍掩盖弱小的自我;
过度社会化,内圆外圆,失去原则,做老好人,容易受委屈。
师说之自问自答可以用趋避冲突来解释。既想跟随老师学习,又不想被限制。或者是三趋理论,吾爱吾师,吾爱真理,吾更爱自由。
好奇怪,真的是到了晚上,有了完成作业的欲望。且坚持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