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几天,气温过山车的感觉明显,骤升骤降让人透不过气。
在冷空气的强势影响下,北方的气温一蹶不振,南方已是“一片狼藉”,还有想不到"春雷"也来折腾!
一提到雷电天气,总让人想到来势汹汹、威震八方的样子。伴随而来的狂风大雨等“不速之客”,也常带来不小的麻烦,但是,“春雷”大多却是“温柔”的。
这是为什么呢?
“春雷”大家都听过吧!是指发生在初春时节的雷电天气。但气象学上并没有“春雷”的定义,而是把所有的雷电现象都叫做雷暴。强雷暴一般会带来短时强降水、瞬时大风、冰雹和龙卷等极端天气。在这个“暴脾气”的雷暴家族中,春雷是怎样为农作物生长助一臂之力的?
这是因为春季的雷暴强度相比于夏季等其他季节的雷暴要弱,伴随而来的降水给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相对要小。
春雷与夏雷有着截然不同:
夏雷是近地面或低空气团受热上升,与高空冷气团作用产生对流云,对流云再垂直向上发展,成为高大的塔状积雨云,云中强烈的电场使正负电荷发生碰撞从而产生雷电现象。这种情况往往会招来较强的降水,有时部分地区还会出现冰雹等极端天气。
春雷的天气系统不是从近地面生成,而是从高空层状云或其上才开始发展,所以强度要弱一些。
春雷与夏雷的强度完全不同:
夏季下垫面温度、湿度较高,与冷空气相互作用产生对流运动较强;春季天气刚刚开始回暖,大气温度偏低,下垫面增温、增湿不明显,对流活动相对较弱,带来的降水自然没有夏季那么强烈。
春雷常常出现在持续性阴雨天气时期,从地面可以看到乌云布满全天。由于云系发展不高,强度不大,还是以打雷闪电为主,很少带来冰雹、强降水,只在局部可能出现大雨,山区偶有小冰雹等。总体而言,春雷在降水上很少带来灾害。
俗语“春雷一声响,黄金千万两”,并不是说春雷有多么价值连城,而是说打春雷就一定预示着下春雨。
宋代《景德传灯录》卷一中有云:“春雨一滴滑如油。”因为立春之后气温回暖,在历经雨水和惊蛰两个节气之后,春耕时节也就来到了。
春雷可以助力农作物生成:
春季的雷雨天气对农业生产、气候调节还是很有好处的。
首先,春雷往往伴随一定降水,而且这种降水相对比较“温婉”,尽管有时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但不具有什么“杀伤力”。渴了一个冬天的大地,此时正好“裂”开嘴,等待降水到来好一饱口福。
再有,春雷造成的闪电会带来强大的电流和高温,可使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化合为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再经降水溶解为浓度不高的亚硝酸和硝酸落到地表,变成能被植物直接吸收的氮肥。这无疑是给大田作物打上了一针“强心剂”,所以有时候农民朋友会感觉雷雨过后庄稼似乎长得更好了。
此外,雷电还能制造出被称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负氧离子可以起到消毒杀菌、净化空气的作用,使得大气环境格外清新,令人心旷神怡。总的来说,春雷带来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
总之,春雷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客观上可起到告诫人们加强自身安全防护,是不是温柔又贤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