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了巴菲特的传记,花了4天时间,断断续续读完。巴菲特是投资界的标杆,投资成绩无人能及,阅读他的生平,感受他的人生,每一笔投资的来龙去脉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我从巴菲特那里学到什么了呢?
读书要趁早,立志要趁早。《异类》这本书上提到一个很有名的定律:一万小时定律。要想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就需要在这个领域至少有效练习一万小时。巴菲特能在投资领域如此成功,部份原因也在于他的早,几岁开始就买卖可口可乐做交易,父亲又是证券经纪人,12岁开始买入自己第一只股票。很早就阅读大量的商业和投资类的书籍。上个月读了《硅谷钢铁侠:马斯克传》,也提到马斯克从小几乎读遍了附近图书馆的所有书。读书是一方面,将书中的内容消化应用,是需要很多时间。这些在智力上能做出一番成就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年轻时候读了大量的书。阅读能够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就如同定期的去健身房锻炼,能够增加肌肉一样,大量的阅读锻炼了他们的脑力。大量的阅读,能让人能够更好的表达,知道如何解决问题,扩展眼界,很廉价的获得了那些作者很长时间,甚至是一生才获得经验。这一点上巴菲特先人一步。
巴菲特的成功不在于他所受传统的教育,而在于他的自我教育。传统的学校教育毁人不倦,安排的呆板过时不切实际的课程,教育出一个个平庸的书呆子。巴菲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在这个领域很早就阅读很多的书。大量阅读只是手段,巴菲特通过买卖股票,经营各种小生意,来实践阅读现实社会这本书。幸运的是,他在年纪轻轻就遇到了格雷厄姆,受到格雷厄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格雷厄姆不是不谙世事的学院派,他本人在投资界血雨腥风拼杀几十年,用自己血的教训写了《证券分析》和《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终其一生的都在阅读思考,而且是独立的地考,不断践行。也就是,巴菲特接受的教育有很强的目的性,他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不是为了接受教育而去上学。巴菲特是因为实践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而去读书。不同于绝大多数人浑浑噩噩的学校教育以及毕业之后完全放任自流,巴菲特的一生都在在自己设定的目标中持续不断的进行自我教育。
巴菲特的投资事后来看,都是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他并没有去挖掘高难度的烈马股,买入的都是大白马,买入的时机要么深度熊市,要么公司遇到危急,总之,买入时的股价很低。买入公司的主营业务都是简单易懂,生产饮料,糖果,卖家具,银行,报纸,都是一些基础稳定的行业,并不是风头浪尖具有强大爆发力强的科技股。持有时间都非常长,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买入的仓位都很重,巨量资金只锁定5,6只股。 长时间持股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却不容易。需要强大的自信,这种自信来源于对行业趋势的把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把握,对管理层的把握,乃至对人性的把握。
"最小化产品"这个概念的意思是,将学习的内容和片段,经过自己的思考,组合,加工和创新,最后成输出成一个有机系统,可以拿出手给别人看的"产品"。比如,学习股票投资,看了无数本书,熟悉大师的著作,自己的思考,最后的落脚点就是选股组成一个股票投资组合,一年之后看这个组合涨了多少,跑赢指数多少个点。做科研,学习很多概念,阅读很多文章,最小化产品就是,吸收古今中外这个研究领域的思想,输出自己的文章。知识碎片化对应着学习别人的思想,学习理解零散思想是远远不够的,知识系统化是将一系列零散的概念组合成一个整体。迈向知识系统化的第一步,就是输出自己的最小化产品。读书是分解,分解是为了理解,写作是组合,分解是为了最终产生出新的组合。要实践巴菲特的思想,需要先了解巴菲特最小化产品。那么巴菲特的最小化产品由哪些元素构成呢?
固守能力圈
选股如选妻,万里挑一,选优质股
买股票就是买业务
护城河理论
安全边际
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
集中持股
长期持有,减少交易次数
高估时抛出
耐心,耐心,耐心
时代造英雄,巴菲特成功投资的几十年,其强大的基石是美国的称霸和发展。美国赚全世界的钱,巴菲特赚美国人的钱。如果美国内乱,政变,经济军事不强大,如同南美各国,那么巴菲特这个种子再好,投资知识再渊博,持股时间再长,也无法在贫瘠的沙漠里长大,变成一个传奇。巴菲特的投资生涯美国的三大指数一直稳步上涨。广播,电视,电话,计算机,手机,汽车,飞机,等等,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提高社会生产率。对比一下50年前美国街头的样子,和现在美国街头的样子,就知道这之间的变化中带给人们多大的商机和财富。巴菲特本人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生产力巨变中把握了其中变化最小的部分,受益于整个社会生产率的飞速提高。拿可口可乐来说,美国的强大使得代表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在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攻城拔寨,再加上人口的膨胀和全球经济的发展,更是加速了可口可乐的扩张。计算机,飞机,火车,电视广播,电影等社会基础设施的飞速进步,使得可口可乐生产,运输和营销成本也以同样的速度降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