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标题老师给起的真的是太深入贴切了,童年那些标签,真的伴随着整个生命旅程,根深蒂固,至少我是被这样的。
我小时候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妈妈二胎一下生了俩儿子,对于不太宽裕的农村家庭来说喜悦的背后是同等的经济压力。父母长年在外面打工,我们姐弟仨都交给奶奶带,我比弟弟大七岁。逐渐懂事的我自然负起了照顾弟弟且帮助奶奶打理家务的责任。我们小时候就只有过年才能见到父母,没有父母疼爱和依赖的孩子总是会怯生生的。那时候我记得我经常听到邻居们说我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照顾弟弟,帮助奶奶洗衣服做饭干活,会给弟弟缝衣服,会去买菜,会给弟弟辅导作业,会管弟弟,不听话也会打他。。。等等,反正是常听到别人会当着奶奶说我是懂事能干的小大人。
我的童年记忆里更多的画面是我们姐弟仨和奶奶。以至于到现在我们姐弟和奶奶的关系好于跟父母的关系,我们跟奶奶亲大于跟父母亲,超级明显,尽管我们现在都已经成人甚至有了家庭,我们也理解父母承担着家庭经济压力迫于背井离乡,可是我们也做不到去跟他们有任何的亲昵。反而是我们的叛逆和犟脾气成为了大家眼中定义我们的新标签。我从“懂事能干”的长姐角色变成了“犟”“脾气大”“不懂事”让人费心头疼的叛逆形象,我承认我在不满父母坏情绪和行为举止的时候会反抗,在他们眼中成了超级不懂事让人头疼伤心的不孝女。可是,事实是我长大了,他们没有意识到我有了自己的认知观,我能分得清是非对错,而非像以前小一点的时候屈服于他们的权威教训之下,或许我也很让他们失望吧。我看不上我爸的大男子主义和死要面子活受罪,我不屑于我妈全心全意任劳任怨把自己当保姆一样为这个家庭付出却永远不懂得爱自己一分。我讨厌这样的原生家庭,于我没有任何正能量可以吸收,反而是徒增了我成长前进过程中很多烦恼,自己的内心和灵魂是缺乏营养的,走的好无力好不痛快。我的青春叛逆期真是长呀,十几年不消散,我当然知道原因,我也一直在跟随内心去靠近那个光热,靠自己走上这条自我救赎之旅。
我非常真实的感受着自己的内心,我也非常坚定这条疗愈之路会有终点,我也很期待自己会充满光热的温暖自己温暖他人。抱抱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