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两种,一是被动学习,一是主动学习。当然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学习总是可以给自己带来改变。
写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方式,通过阅读你获得知识,写作就是将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并向外传授的一个过程。
写作的好处也非常多,我百度了几条。
写作可以扩展读书的领域和深度,增加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写作可以提升读书的效率和质量,减少读书的盲目性和碎片化。
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掌握书籍中的思想和情感。
读书让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思考使我们的灵感如泉涌,写作让我们的人生不留下遗憾。
被动学习的知识留存率很低,上课听讲只有5%,阅读10%,主动演示就能提升到30%,但这些都还是比较低的学习方式。
昨天和一个商业大佬开会,他就提到一个非常棒的学习方式,“讨论”。
看到大家的结论,他反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的结果是经过“充分讨论”出来的吗?
曾和一个在加拿大上学的朋友聊到学校学习的方式,他说加拿大和国内学习最大的不同,国内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加拿大是老师讲完后让学生讨论。
他的感受是在国内上课总是会感觉很累,还记不住知识点,在加拿大大家讨论很容易就记住知识要点,学习还有乐趣。
这也是国内经常说的“填鸭式教育”和“启发式教育”,一个好的父母也应该用启发式教育来引导自己的孩子不断学习,而不是强调死记硬背。
通过讨论知识的留存率就提高到50%,讨论就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方式,你要参与讨论就需要主动去思考和学习,否则你也无法参与。
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的最好方法,“纸上谈兵”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赵国有个大军事理论家叫赵括。
赵括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从小学习兵法,曾和父亲谈论军事,连身经百战的父亲都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也没有夸赞赵括。
赵奢曾对妻子说:“战争是关乎生死的大事,儿子却说的很简单,千万不要让他为将上战场。”
后来其父亲死后,国王换掉老将军廉颇让赵括带兵抗击秦军,纸上谈兵非常厉害的赵括被秦军名将“白起”打得大败,四十五万人被杀。
实践才是检验知识的标准,很多人谈起来都是一套一套的,但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知识都还是理论,只有结合实际情况来能灵活运用学习到的知识你才是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
通过理论结合实践,知识的留存率就提升到70%,这已经是非常高的水平。
传授知识你的知识留存率就达到90%,易中天教授讲“三国”得到很多人喜欢,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多关系。
他作为知识青年在新疆工作十年,这是一种底层的生活经历,后来当了三年老师,1978年直接考取武汉大学研究生。
毕业后在武汉大学任教11年,很受欢迎但却无法得到尊重和肯定,离开武汉大学到厦门大学任教后通过上“百家讲坛”讲品三国才“一鸣惊人”。
自己有知识的积累,曾在不同地方实践,这也是他的讲课方式很受欢迎的原因。
有些老师的讲课有很多学生很喜欢,有些老师就不行,这也是知识储备的不够造成的差异。
写作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输出方式,通过写作,你可以对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这也是我自己坚持写下去的动力,每一个人都可以写,不要害怕写的不好,不断写就能逼自己不断学习。
记得我的老师就说过,要想给别人一杯水的知识,自己要具备一桶水的知识储备,这也给了自己坚持下去的勇气。
写作这些年让自己看问题变得越来越深,也愿意思考问题背后的原因,不会被问题的表象迷惑。
在简书写作改变了我,希望亲爱的读者你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来不断提升自己,成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