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我和往常一样走在上班的路上。两旁的商家偶尔有几家已开门营业,还有不少商家都挂着一把锁。看来时间还是蛮早的,应该在7:20左右。
一个人行走,我习惯了步履匆匆。但这时,前面的一对父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父亲身穿蓝色上衣和黑色运动裤,左边单肩挎着孩子的一个书包,背影挺拔、步伐矫健,一路低头,沉默不语,自顾自地走着。
孩子一会儿用手拿着葫芦丝,一会儿又把葫芦丝夹在腋下,眼睛东张西望,一路走走停停,看到路上的小石子,还时不时地要去踢一下。
父子两人就这样一前一后地走着,父亲在前,孩子在后,两人相距大约三、五米。距离拉开一些了,孩子就会慢跑两步,但并不跑到父亲跟前,也不跑到父亲前面,就这样不急不缓、不紧不慢、看似很随意地跟着。
父亲也一直不曾回头,迈着很均匀、很有节奏的步子管自己走着,孩子快、慢、东张西望、小跑……好像父亲都看不到,他没有苛责,也没有回头去探望或是叮咛。
这时,后面追上来一对母子,母亲的大手拉拽着孩子的小手,步履明显比前面那对父子快、急。
这位母亲也单肩挎书包,但嘴里时不时地考孩子单词,“蜡笔,c-r-a-y-o-n,昨天晚上好不容易记住了,怎么睡了一觉你又不记得了?你可以三个字母、三个字母去记啊。”孩子拼读了两次后,母亲又开始催促了:“快一点,再快一点,别的小朋友都到班开始早读了。来!再拼一下蜡笔。”母亲的语气中略带了一丝兴奋,“嗯,真棒!记住了蜡笔,那一单元别的单词就更不在话下了。来!再拼读一下铅笔pencil……”
孩子的腿一直在大步地迈着,嘴巴也一直在嗯——嗯——地拼读着。神情看起来也挺兴奋的,可能是因为母亲的夸奖,也可能是因为记会了比较有成就感吧。
从接送孩子中,我突然发现,对于陪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男人和女人的理解就不一样。对孩子的陪伴应该像父亲那样默默地守候,任劳任怨地陪伴。还是像母亲那样,手牵着手,分秒必争,还恨不得将自己会的都给孩子灌输上的陪伴。哪种陪伴更好?
同时,现在的教育,我们一直都在强调陪伴,让孩子在陪伴中成长,让孩子在陪伴中感受到爱,但是怎么样的陪伴才是有质量的陪伴?我们一直在强调的陪伴,是不是孩子们所希望的所需要的陪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