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社会学名著《景观社会》的说法,在消费社会里,人的身份主要是通过消费来定义的。中产阶级早餐吃牛油果色拉、夜晚香薰瑜伽,日常运动也尽量不走寻常路,马拉松、跳伞、越野,随后拍照发朋友圈,塑造出“景观”。最近几年爬珠峰也成纳入了很多人的考虑,在普通人的印象中,爬珠峰那是非常伟大的壮举,时至今日,在商业化的催动下,居然会产生“堵车”。
2019年5月22,尼泊尔,登山者排队爬珠峰珠峰作为世界第一高峰,被称为「海拔最高的名利场」,每年都会吸引来自全世界的大量登山者对其发起挑战。
传统上,攀登珠峰的成熟路线有两条,一条是从尼泊尔境内的南坡出发,另一条是经由中国境内的北坡。北坡的攀登难度主要在8000米以上,有著名的「第二台阶」(指海拔8700米至8750米处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岩壁),南坡的攀登难度则主要集中于大本营(海拔5360米)以下,有闻名遐迩的「昆布冰川」,遍布明暗冰裂缝,攀登者随时可能陷入其中。专业登山者普遍认为,南坡比北坡的攀登难度要更高一些。例如,曾14次登顶珠峰的扎西次仁在接受采访时说:「看上去可能北坡的路线不好走,有很多冰岩,风也更大,但北坡出现突发情况的机率较低。南坡的冰封、雪崩、滚石等突如其来的状况很难预判,所以对登山者的生命威胁会更大。」
但事实却是,每年从南坡(危险度更高)攀登的人数要大大多于北坡,原因是南坡位于尼泊尔,开发较早且成熟,有很多探险服务公司,而北坡只有一家公司提供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下,南坡的报价要更低,所以很多登山者选择了从南坡上。
在尼泊尔,登山服务已成为当地居民和政府的一项大头收入来源,在这种利益驱使下,政府会发放更多的登山许可证,比如2019年就有381位登山者获得攀登许可,加上夏尔巴向导和一些后勤人员,估计攀登珠峰的人数超过了一千,因为那年窗口期较短,登山者在5月22日和23日集中冲顶,造成前所未有的“大堵车”。于是就出现了前面图片的景象。
其实登山征服大自然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人类若不是有这样的挑战精神,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而且历史上很多登山任务还有科考目的,有的还有政治意义,我担心的是,很多不具备专业训练的业余爱好者,不要被商业化冲昏头脑,要客观评估自身情况。如果是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种情况,为了在社会阶层上突显,更是大可不必,有开拓精神的登山者自然会获得人们的敬仰,目的偏离的人也很容易辨别。最后,我也替这些朋友想了一条难度更大,更值得发朋友圈的挑战游戏:攀登科学的高峰,咱们国家在芯片等高精尖行业,还需要更多的攀登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