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英歌h
这个端午小长假难得清闲,孩子不回来,二人世界,自由安排。
所谓小长假,真谈不上长,比双休多一天而已。对一个上班的家庭主妇来说,做做家务、追追剧、睡睡觉,似乎是对小长假特别是第一天假期最好的安排。
关键词·断舍离
对药箱、橱柜、冰箱,进行地毯式清理,不放过每个死角,结果就清出几袋子长期处于死角(搁置)的物品。我这人对“保质期”非常敏感和在意,只要过了保质期,管它是不是真变质,斩立决。虽然有些东西扔掉会心疼,但入口的东西,吃的是放心。如果吃得不踏实,疑神疑鬼,还吃个鬼啊。
柜子各种药越积越多,多到没地儿放。一通清理,至少三分之一进垃圾箱了。扔这些东西我不心疼,好事啊,没用上,说明身体还行,不必常年七七八八吃药,都放过期了。唯一要记取的教训是,药非必需不买、不备,药店、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医院都近在咫尺,非吃不可现买就是。只有创可贴、碘伏、棉签、酒精等急用品可备点。
清理药品时想起我曾写过的《我的极品姑妈》系列,姑妈“有病吃药从不按疗程,病稍有好转就停药。待发现有的药过期了,又觉得扔了浪费,吃了总比浪费强,结果身体好好的,因怕浪费吃了大量过期药,导致药物中毒,差点送了命。”
今天扔掉的这大堆药品要是被姑妈看见,她得多心疼啊,准保会抢着收起来:
“别扔,多可惜啊,留着我来吃!”
关键词·简餐
我说的简餐,可不是简单的简,确切地说是“捡”餐,没去菜场买菜,用橱柜、冰箱里清出的陈货,烧了两餐,目的是减少库存,以后多吃新鲜的。
简餐也好、“捡”餐也罢,可一点不差。酱牛肉、卤鸭、红烧鲫鱼、撒尿牛丸、虾滑、炒银耳、清炒落汤青、蒸土豆胡萝卜茄子......够丰盛吧?俩人胃口也超可以吧?
其实我觉得口味最好的是那两只茄子,就两只,一人一只。那是王兄在阳台花架上种的,一个多月了,眼巴巴盼着,就结了俩。怎么处理这两只宝贝呢?我想还是给它们留个全身,保持原味。两只太孤单,配上土豆和胡萝卜,一起上屉就有伴了。拍几瓣蒜,倒点酱油香油,蘸着吃。
“你一只,我一只,慢慢吃,小口嚼哦,好好品品你自己种的有啥不同。”
“纯天然,无污染,味道好极了!”
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品出久违的纯正的茄子味。
关键词·追剧
上周开始追的《美好的日子》没能保证每天按时追,午饭后把落下的回放追上。最初的新鲜感、兴奋劲过后,开始挑毛病了。
这剧说是要从五十年代演到现在,都十几集了,还没到1958、1959年,按这进度、节奏,得多少集啊。从这十几集看,人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穿得齐整,吃得也挺好,不是蒸馒头就是擀面条、烙饼,也常有肉吃,秋技术员还给盛医生亲手做了两只红烧狮子头。估计再演下去,就遇上吃不饱饭的时期吧。
我说它节奏慢,火车头都造出来了,有情人还没成眷属,他追她、她追他的,追得好辛苦。相比齐向前拿下白若雪这座“碉堡”,感觉造火车头容易多了,出现最多的画面,就是看见齐向前在他师傅指导下,和其它工人在那儿锯啊锯啊、挫啊挫啊一截钢条样的零配件,再就是齐向前冒着生命危险钻进一逼仄的密闭空间抢修而缺氧住院。主厂房建成了、火车头造出来了,没感觉有多少艰难,倒是感情戏浓墨重彩,齐向前和秋实同追白若雪、盛医生追齐向前,最后齐向前和白若雪在一起了,伤心无奈想通后秋实和盛医生在一起了。
你要说它节奏慢,也有快的,比如字幕“两年后”,那些孩子就雨后春笋样冒出来了,冒得有点不真实,难道那个年代怀个孕、生个孩子也效率高、速度快,孩子长得蹭蹭的。比如刚演完齐向前和白若雪结了婚把老娘接来了,“两年后”一下子冒出一女一儿两个孩子,老大看起来好几岁了,老二也会走路了。
这部年代感极强、老戏骨众多的大戏,居然也BUG频出,挑战观众智商么?比如齐向前前一个镜头明明穿的便装,转换个镜头变军装了;比如孔大算盘的老婆明明已大肚子了,有的镜头肚子居然是平的。还有些细节也不太真实,比如工人们加班加点赶进度,于大拿老婆和侄女、孔大算盘老婆商量说天这么热,要给工人熬绿豆汤,可她们明明穿很厚的衣服。
观众眼里不揉砂子,相当挑剔,BUG特别是低级BUG的出现,会削弱大戏品质,影响观众的忠实度。工匠精神还是要有的,追求年代感和宏大主题,与精心打磨并不冲突。细节决定成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