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Spenser的第588篇文章
这个世界对于30岁的女性,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这几天,我在后台总能发现这样的留言:
“叔,我30+了,家里安排我七夕去相亲。以前对于相亲,我是很排斥的,但说实话,年龄大了,以前可能还会幻想真爱,但现在发现,自己很难心动了。”
一般这种留言我很少回复,毕竟涉及私人感情,但今天气氛刚好,想和大家聊聊:
30岁的女性,还有资格心动吗?
1
30岁的女生没有20岁的好嫁
其实,对于30岁的女性,不光是外界,很多时候,她们自己都会在意自己的年龄,即使嘴上说不介意。
“30岁了,到底有没有资格心动?”在回答这个问题上尤为明显,一般来说,答案会分两派;
一派说:“自己真的不小了,谈心动已经不实际了,30岁,人渐入中年,最需要的是什么?是稳定。”
另一派又会说:“30岁又怎样?那么在意年龄干什么?心不心动,要看年龄吗?扯淡。人生不设限,这是你的人生,你得自己做主。”
说实在的,第二种回答呢,往往呼声最高,得到一票人的支持;
但我想说,这其中大多数人,都被市面上的情感文宠坏了。
也许我的观点并不讨好,但我还是想说:
女性过了30岁,在择偶这件事上,的确没有20岁的姑娘吃香了,更别说要找个心动的对象了。
的确,我自己写出来都觉得扎心,但这就是事实。
很多女生不在乎年龄,我理解;你可以不在乎年龄,但你不能忽视年轻的价值。
一个20岁的女孩优势在哪?是清纯吗?是胶原蛋白吗?
不是,这些都太肤浅了。
有意思的是,这些表面优势恰恰成了大众关注的焦点,而最突出的优势——身体素质,却被大家忽视。说白了,就是生育能力。
你肯定会反驳:“这简直是物化女性,我又不是生育机器,难道我就是用来生孩子的吗?”
先别急着喷,当然不是。但你也不能因此忽略你作为女性的原生价值。
我们不得不承认,从自然规律来看,30岁的女性生育是有压力的,抛开心理压力不讲,身体机能的质量和恢复的速度,的确没有20岁的女孩好。
这一点,是很多女生没有重视的。
市面上文章都在鼓吹“女生要晚婚,要精神独立,绝不将就”,非常新时代女性的样子;
但事实呢,搞得很多女孩子,为了晚婚而晚婚;
晚婚是一种选择,但前提是,你要拎得清。
2
不好嫁的原因是不好骗了
什么是拎得清?
人云亦云是拎不清;人云,我思考一下再云是拎得清;
别人晚婚我也晚婚是拎不清;别人晚婚,我基于取舍,决定晚婚,是拎得清。
看出差别了吗?
拎得清的关键在于,你必须了解自己的处境,再做决定。
很多30岁的女生是这样子的,在20岁的年纪,歌颂晚婚甚至不婚,但她们不知道的是:这不是一道选择题,这是道应用题,考的是全局观。
女性身上有很多价值,生育、外貌、财富价值等等;
你年轻的时候,想着不要早结婚,当然可以,但也意味着,你的生育价值,甚至外貌价值,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比重逐渐减少。
那怎么办?
如果你看得清局势,你自然会知道自己失去什么,要花时间争取什么。
我身边有很多30岁的优秀女性,没结婚,但也不care自己的年龄,她们有个最大的共同点,那就是:虽然舍弃生育价值,但在其它价值上,做保值甚至升值。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让自己更美更有钱,无论外在内在。
如果你问她们:30岁的女人,还有没有资格心动?
她们很大概率上会嗤之以鼻:不是心不心动的问题,而是身边有没有值得她们心动的人的问题。
当你认知觉醒,口袋有钱,体验世界的阈值升高,30岁以后,你会发现,自己难嫁是因为“低端男人太容易辨识”;
不像20岁的年纪,那么容易被骗。
3
心动自由,前提必然是经济独立
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30岁的女生有资格心动吗?
当然有。
但是,我们看待问题已经不停留在“有无”这个层面了。比起心动的数量,段位高的女生,更看重心动的质量。
这里我要提一嘴,想要心动质量高,前提必然是经济独立。
当你月入3千,谈个恋爱都缺安全感,对方随便玩个伎俩,你都能脑补无数细节;
而当你月入过万甚至更多,你的收入就给了你底气,你会对男方的经济实力没太高要求,因为你有余地;相对的,你也提高了他取悦和拿下你的难度。
说到钱,其实有点世俗了,但这很关键;
你的钱到底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
你说你想晚婚,但你现在只知道做一份螺丝钉的工作,朝九晚五,入不敷出。你的钱,解决不了后半生消费问题。
公司出差,合作伙伴是一个优质未婚男生,而你拿不出为自己外貌保值的钱,魅力入不了对方的眼。你的钱,解决不了求爱问题。
还有一点,你30岁了,你的爸妈渐入老年,身体大不如前,老人健康亮红灯,你拿不出医药费。你的钱,解决不了尽孝问题。
提这些问题的关键不是让你焦虑,如果你太容易焦虑,本质上也说明你的价值观还不稳固;
我之所以会说这些,还是希望大家面对生活这张考试卷,不要习惯做选择题;
生活不是选A就可以无视B的,而是你选A之后,一定会承受不选B的后果。
而这后果,你是要提前预料的,不仅如此,你还得要提前采取措施。
我太喜欢“提前”这个词了,一定程度上,它能反应一个人的远见。
这个逻辑可以用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只有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得清楚一点儿,底气足一点儿。
当你手握生活的节奏,步步为营,一切决定都是基于精准考量后的选择,如果真有人问你这个问题,你都不用跟他解释;
你的生活状态就是最好的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