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说特长优势和强项的时候,我们首先想的就是完美,这种高到不切实际的标准看上去像一种自虐,但他又会让人觉得特别安全。
高自信,低自尊。能力上不是做不到,但内心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然后再不断的自我否定和痛苦的自我激励中,努力做出一点成绩,榨取一点向上的动力,来弥补低自尊带来的黑洞。
当别人夸奖你做得很好的时候,要微笑着说谢谢,或者说很高兴听到你的夸奖。低自尊者要学会调整心态,不断的肯定自己,夸奖自己,在积极乐观的情绪中,不断的向上。过度的谦虚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否定,是一种严重的自卑,是一种恶性循环。
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见好”的能力,既要看到别人的好,也要看到自己的优势。一个人看不到自己的好,也就看不到别人的好。
《高敏感是种天赋》里写到:高标准常常与低自尊联系在一起,这可能是因为高标准算是低自尊个体的一种补偿策略,你越认为自己不值得爱,就会越努力去追寻一些高标准的要求,让自己可以值得被爱,极度的低自尊,总要靠极度的傲慢来弥补。
为什么我们会成为高自信低自尊的人呢?
很大程度上讲,是由于一个人生活中的消极反馈环境造成的,当你考了98分,你的父母会夸奖你做得好,还是会说人家小明还考了100分呢,通常都是后者。这类反馈方式会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开始怀疑自己的价值,质疑自己到底配不配得上现有的成就,但是想要打破恶性循环也很简单,要学会给自己创造一个积极的反馈机制。
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时候,去想想生活中的“闪亮时刻”并记录下来,面对质疑和反对的声音时,坦然回答“我尽力了”,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坦诚的赞扬,当你学会了夸奖别人,也就学会了接纳自己,
要知道你的问题,从来不是自己不够好,而是你看不到自己的好。
“妈妈,我想吃个糖葫芦”
“ 不能吃,路上这么多车,街边的糖葫芦得落多少汽车尾气啊!”
“妈妈,我想吃个棉花糖”
“你看那棉花糖,五颜六色的都是用色素染的”
“妈妈,我用5毛钱从小卖铺里买了一块糖吃了”
“那种糖以后不能吃,5毛钱能买到啥呀?还不知道是什么做的”
“妈妈,我想吃根烤肠”
“那天不是刚给你看了一篇文章吗?街边的小吃不能吃”
“妈妈,我想喝瓶饮料”
“喝点儿白开水就行,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小卖部里的饮料都是化学元素兑的,糖精太多!”
“妈妈,我买点零食吃行吗?”
“少吃零食,吃多了对身体不好!”
就是在这样一遍遍的否定和妈妈过度的担心和焦虑中,孩子变成了:
“我不行,我不敢,我恐高,我害怕!我不敢,我不行,我不行,我不敢!我不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