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人:怪木西西 微信QQ:2739939733
[TOC]
一.好稿子是改出来的
文章起草完毕,必须进行认真修改。正如古人所言:“玉不琢,不成器”,“文字频改,工夫自出”,古往今来的大手笔,都十分注意文章的修改。
曹雪芹着《红楼梦》时曾“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重写了八遍!
拉法格在《回忆马克思》一文中说:“马克思决不出版一本没有经他仔细加工和认真琢磨的作品。他不能忍受把未成的东西公之大众的这种思想。”
毛泽东手稿毛泽东手稿
毛泽东同志是对文章修改谈过自己的见解:“文章写好之后,也不多看几遍,像洗脸之后再照照镜子一样,就马马虎虎地发表出来,其结果‘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唐朝大文学家欧阳修写完作品,贴在墙上,不断读,不断改,因为他说不把文章改完美“非谓先生嗔。畏后生耳”。
鲁迅先生也曾说过:“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马云修改演讲稿马云修改过的演讲稿
二.修改的方法
1.读改法
读改法,就是通过朗读或默读,边读边思索,遇有语意不畅的地方,随手改正。文章中的毛病,光靠目阅,有时不容易发现,一读,别扭而不畅达的地方,就立即出现。
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强调通过朗读修改文章的重要性,他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了口头说说看……一路念下去,疏忽的地方自然会发现。下一句跟上一句不接气啊,后一段跟前一段连不紧啊,词和词的配合照应不对头啊,句子的成份多点儿或者少点儿啊,诸如此类的毛病都可以发现。同时,也很容易发现该怎么说才接气,才紧密,才对头,才不多不少,而这些发现正是修改的办法”。
鲁迅对读改法很重视,也常用它,他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道:“我做完之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
2.暂搁法
暂搁法,就是写好初稿后,不立即修改,而是暂时放一放,过些时候再修改。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就说:“当其甫做就时,疵病亦不能自见……若使当时即知,则亦不下笔矣。故当时能确见,当改则改之,不然且置之,俟迟数月,取出一观,妍丑了然于心,改这自易”。
万垒赛耶夫在《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中介绍戈果理的修改文章经验时说:“……随后,过一个月,过两个月,有时候也许还要久些,你再拿出你所写的东西来读一读吧:你会发现有许多不对的,很多多余的,和很多没有达到的地方……你拿起它,读一遍,用同样的方法改一改……据我的主见,应该这样做八次”
清代唐彪说:“作文有深造之法。如文章一次做不佳,迟数月将此题再为之,必有胜境出矣。再作复不佳,迟数月又将此题为之,必有胜境出矣。盖作文如攻玉数,今日攻击石一层,而玉微见,明日又攻去石一层,而玉更见,再攻不已,石尽而玉全出矣。作文亦然,改窜旧文,重作旧题,始能深造。”
3.求助法
求助法,就是将自己的初稿拿给别人看,并请别人提出修改意见。自己写的文章,思想与表达已定型化,往往处在“当局者迷”的状态,难于突破;请别人帮助修改,则“旁观者清”,易于发现新问题。
徐迟的报告文学《在湍流的旋涡中》就是在臧克家的帮助下修改完成的。徐迟写这篇文章,当时已写了三遍,越写越长,都不成功,最后把它放下,到云南去了。
后来,臧克家了解到他写作的情况,指出他写得“太不精炼了”,并给他选了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和另一篇文章要他读。在臧老的帮助下,徐迟对原先写的稿子来了一个大的改动,重新进行了构思,结果只用了七千多字就把周培源的一生很好地反映了出来。
4.反复修改
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多看、多读、多听、多改它几遍,力求文字和语言上都完美无瑕。
修改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没有绝对满意的时候。特别是对于演讲稿,如果有条件,就应争取一直修改到演讲之前,有机会一边讲,一边改,使之更加成熟。反复多次之后,嘴里讲的、手中写的,耳朵听的就会完全统一了。这样上台的时候,就会胸有成竹,临场不慌,即使有临场发挥的成分也能得心应口,不会使结构紊乱。
5.修改的技术
增。凡文中内容不够全面、充分,文字上有疏漏之处,都应加以增补,如增补观点、材料、文字、图表、标点等。
删:凡文中内容和文字表达上的赘余,应当一概删削,如删削观点、段落,删削材料、字句等。说不清楚的,删掉。
改:凡文中不够正确、严谨、恰当之处,应加以改动。
- 大改,就是对文章进行一次性大手术,改换体裁,变动结构,推倒重写;
- 中改,增删材料,改动格局,增减一些内容文字;
- 小改,仅就文章进行“小修小补”。一般集中锤炼字句,润饰语言,检查文面,修改病句,改换标点等。
三.修改的内容
1.从主题着手。
首先要看主题(思想、观点、意向)是否健康、正确。
再看文字、材料、内容是否把你的主题表达出来,是否充分,是否新颖,独特,有无片面性。
有时即使主题正确无误,在修改时也会出现一些预想之外的闪光思想和语言,比原来的要深刻和精彩,修改就是弥补和扩展发挥的极好机会。
2.审视结构。
-
层次是否分明,条理是否清楚;
-
思路是否清晰,段落是否匀称,详略是 否得当;
-
前后是否呼应,过渡是否自然,结构是否严谨。
3.推敲润色语言。
-
把话说得明白。做到明白,首先要做到正确,即选择意义恰当而确定的词语。其次是用现成的、通行的口语。再次是用简明易懂的话,方言、术语尽量少用或不用。
-
二是把话说得有力。有力是指每句话、每个词都讲得是地方,与语言环境配合得好。要在怎么讲才能把话说得有力上下功夫。
-
三是把话说得动听。首先应该考虑的是用词造句的感情色彩和韵味,表现出诚恳、热情、振作的风貌,利用词句自身具有的那种和谐优美的韵味,把话说得流畅、响亮、生动。
4.尽量保持原稿风格
修改只能在原稿的基础上加工,文如其人,各人的文章,有各人的风格,有各人的语言特点和路子。
编辑修改稿件时要尽量保存,切忌以自己的好恶作为取舍标准。如果有的编辑因自己爱好文雅的辞句,把通俗的、 口语化的文字按自己的爱好统统给改了过来。有的编辑则喜欢现代语,认为古语不可取,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格杀勿论,把古语等都删改掉。 这种以自己的爱好为标准强求一律的写法,是于事有损无益的。
当然,不可否认,有的文章不动大手术是不能刊用的,碰到这种情况,如果情况许可的话 编辑最好是提出自己的意见,由作者本人考虑修改。编辑如果大删大砍。这是一种不尊重作者的粗暴作风,费力不讨好,作者也会有意见的。也不利于培养作者,提高作者的写作水平。
写作这回事封面2017.01.16怪木西西整理,一些内容摘自《写作这回事》
四.改稿公式:第二稿=第一稿-10%。
这公式肯定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在那以前,如果我写的一个故事初稿有四千字,那么第二稿改完多半会变成五千字(有些作者喜欢往外摘东西,而我怕是天生喜欢往里塞)。
有了这个公式以后,我就变了。即便是今天,如果我的一个故事初稿有四千字,那么 我在修改第二稿的时候B标长度就会定在三千六……
如果一本长篇 小说初稿有三十六万字,我就会使尽浑身解数,务必要把第二稿改得 不超过三十一万五千字……可能的话最好改到三十万字以内。
这公式教我的是,每个故事,或是长篇小说,到某个程度都会站不住脚坍塌下来。如果你拿掉百分之十以后就不能保住故事的基本内容和气氛了,那就证明你做得还不够。
这种审慎删减的效果立竿见影,经常 令人称奇——简直就是文学伟哥。你能感觉到不同,你的理想读者也会。
删繁就简,在这些问题上,你的理想读者可以帮你很大的忙。你需要仔细倾听理想读者哪里没看明白,然后自问你本人明不明甶。如果你明白,只是没把这部分交代清楚,那么第二稿中你的任务就是要把它交代清楚。
如果你也不明白——如果你的理想读者问起的那部分 背景故事你本人也不甚了了——那么你需要把过去的事情好好构思 一番,让你笔下人物如今的行为更容易接受。
同样,你需要密切关注,背景故事里面有哪些部分让理想读者觉得沉闷。
五.修改案例
修改后的稿子:
昨晚在里斯本高中体育馆里,深受喜爱的杰的队友和他的粉丝都为一位运动员创造校史的精彩表现震惊不已,身材娇小、投球精准、人送美誉“子弹鲍勃”的鲍勃,一举拿下三十七分。事实如此,你没听错,加上他动作优雅,速度惊人……还有一种奇怪的谦恭姿势。他像骑士一般,超越从朝鲜战争那一年开始(改为“1953年以来”)斯本运动员一直未能有所突破的记录过程中,只有两次个人犯规。
“你知道,我只是把不好的部分删掉了,”古德说,“大部分还不错。”
“我知道,”我知道有两层意思:的确,大部分还不错--OK,总之说得过去--还有,的确,他只是删除了不好的部分。“我不会再犯了。”
他笑了:“若果真如此,你就不需要找工作赚钱了。你可以做这行。这些标记有看不懂的吗?”
“没有,”我说。
“你写故事的时候,是在给自己讲故事,”他说,“当你修改的时候,主要工作就是拿掉不属于故事本身的内容。”
我交上头两篇稿子的那天,古德还说了些别的话也很有趣。他说:关上门来写作,敞开门来修改。换句话说,你写的东西开始是为自己,往后就要出门见人了。一旦你有了个故事,把它写好--总之尽力把它写好--他就属于所有想要看故事的人。或者想批评它的人。如果你运气好,更多人想要的是看故事,而不是做批评。
六.作者如何应对编辑的意见
除了请塔碧第一个读我的书,通常我还会将手稿寄给四到八位多年以来评论过我作品的朋友。好多写作教材反对作者邀请朋友来读自己写的东西,认为比较不容易从朋友那里得到不偏不倚的见解,毕竟这些朋友曾在你家吃过饭,或是他们家孩子曾经在你家后院跟 你家小孩一起游戏。
据这种观点,把你的朋友置于批评你的境地,这样是不公平的。如果他/她觉得自己非这么说不可,“很抱歉,好伙 计,你从前写过不少好东西,可这本实在是烂到家没救了”,那可怎么办呢?
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我想我要寻找的并非是完全公正的批评意见。而且我相信大多数智慧足以阅读小说的人在表达意见的时候会比较有技巧,不至于非说“这太烂了 ”。再说,如果你真的写了部烂小说——会有这种事的。
如果所有这些读者都认为你写得很好, 那么很可能这书确实不错。人们难得意见一致,即便朋友圈里也是一样。
大多数时候,他们会觉得有些部分不错,而有的部分却没那么好。有些会觉得A角色还不错但B角色就有点过了。如果别人觉得B角色真实可信但A角色描写过分,那就没问题。你大可放轻松,保留原样不作改动,平局算作者嬴。
有的第一稿读者擅长指出事实错误,这种问题最容易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你是一举两 得——既知道了错在哪里,又知道了如何改正。这样的结果是皆大 欢喜,因为你的书写得像个专家,而且第一读者觉得自己帮了忙,感到很荣幸。
我在电影行业也算是半个专业人员了,在这一行里,初版放映叫做“试 映”,已经是业内的普遍做法。大多数电影人烦透了试映。也许他们恼火得有道理。电影公司花一千五百万到一亿美元来拍一部电影, 然后要求导演根据圣巴巴拉一帮乌合之众的意见重新剪辑,这帮人有剃头的、卖鞋的、女交通警,还有失业的披萨送货员。你知道最糟糕最可恨的是什么?如果统计方法得当,试映效果确实能说明问题。
我不认为小说应该通过试读再做修改——如果这么做的话,许多好书根本不可能出版——但我们这里说的只是六七个人,况且还是你认识和尊重的朋友。如果你找对了人(并且他们愿意读你的书),他们能教给你很多东西。
脱口秀、视频录制、演讲,编剧,请联系怪木西西微信 273993973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