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分享主题是防卫、攻击。
有时候我们在表面看起来很合理的行为背后,其实暗含着攻击。书的作者讲到了她在带读书会的一天早上,在正式的开始之前,她会数一下在线人数,而且这个动作成了她的习惯。数着数着,她觉察到自己内在有一个声音在说:报了名却不来参加,如果没有收获,不要怪我。
留意到这样一个潜在的声音,作者说她自己吓了一跳。接着她就跟学员们坦白地说了这件事情,以及这个行为背后暗藏的目的和她的担心。
看到这里,突然就有一种感觉——作者写的就是我。
每次在读书分享的时候,我也会不自觉看一下来了多少人,有谁来了。然后在心里盘算一下,谁没有来呢?每次来的都是谁?还有哪些人是每一次都没有来?
如果人来的少,内在就马上升起一个念头:可能是我没有把读书会做好,我的这个阅读分享做的太烂了,吸引不到大家。
在那一刻,我会觉得自己好差劲。
实际上,在查看有多少人来、谁有来和谁没有来的时候,我是没有觉察到这一点的。我只是感到有点失望。
看到作者的自身经历之后,我才发现,我的行为背后的想法是——我太差了。
如作者那样,我用这种查看人数的方式的担心,其实是传递了对自己的责备。这种责备,是源于我内在的一种担心——担心没有做好共读会,而参与的人会没有收获才不来的。这种担心,恰恰是我对自己的怀疑。
每周的共读会多数时候都会超时,末了我总会不自觉地说上一句:因为我的原因,今天又超时了。
其实我在这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想通过这样表达的方式,来减少内在的这种负疚感。
在我看数人的背后,其实是我的担心,我的恐惧,以及我内在的这种无力。其实这些情绪都是一支射向我自己的箭。就是我们所说的自我攻击。
在昨天的读书会,尹华老师说了一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听到那句话的我,突然在心里有一瞬间,有一种释然的感觉。
是的,我做的好与不好,但我真的已经尽力了。我做得好与不好,当下的我就是最真实的我。
——那就是我当下最好的状态。
在任何时候,在每一个当下,我只要做好当下的自己,保持觉察,不要总是无意识地把那支箭射向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