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腊月三十起,老公就辞去了工作,一是因过春节,二是也想休息休息,我没异议,但没想到,这一休竟休到了现在。
记得2018年5月初刚从国内回来后的一个多月里,我们成天吵架,为什么?因为我嫌他不找工作,天天吃老本,我内心烦躁焦虑不已,一天到晚都没什么好气,总是找茬,抱怨怪罪、挑肥拣瘦,哪哪看着都不顺眼,直到把老公挤出去上班后,家里的战火才慢慢地熄灭。
这一次比上次的时间长多了,你相信我们基本上是太平的吗?坦白讲,肯定不可能那么平顺了,但却不是因为他不找工作,反而是一些纯粹的鸡毛蒜皮的小破事,不过也都是叨叨两句就过去了。这一个多月的前半期,我几乎每天外出,跟着小姐妹们不是去上英语课,就是去练瑜伽,或是去超市购物,避开了一些锋芒。老公也没闲着,他修补漏水的屋顶、翻整花园土地、购买自己需要的工具、甚至做饭等。到了后半期,出现了新冠肺炎病例,大家立马减少了接触和外出的机会,我宅家的时间多了,不可避免地开启了和老公24小时的相处模式。
开始还是那个老习惯,就是喜欢眼睛盯人、嘴巴叨事,他走哪里,我跟哪里,看他在干什么?还要不停地检查他做得合不合我意。合了,就不说什么了;要是不合呢?就免不了balabala一堆,并要他立即马上整改。比如他最近种了些菜苗,由于天旱需要浇水,他水龙头一开才不管那么多,就看那水哗啦哗啦地淌出去,我的心疼地不行不行的,只好他前面开,我就跟着屁股后面关,为这事好几次都是火眼对金睛了,箭在弦上就差要发了……
但是,类似这样的场景剧情一次一次地都化险为夷了,为什么呢?我觉得:
一、最主要是跟我重拾吸引力法则的学习有关,尽管因春节我停了一小段时间,但原有的基础还在,所以打开老师的课,马上那些熟悉的名句一股脑地涌了进来,生疏但不陌生,很快便进入到先前的理念当中。
二、和姐妹们外出上英语课、练瑜伽、购物时,多有交流,听听看看别人的观点,对修正自己也大有裨益。
三、Lilian无意中说出的compromise(妥协)这个词对我的触动蛮大的,特别在婚姻的语境,让我知道,我也应学会妥协,做人这是一种美德,作为夫妻这又是彼此间的一种温暖,没有任何人可以无底线地妥协,这是双向的互动。而我的婚姻中,我几乎没有过妥协,刚硬而执着,所以我过得疲惫、心酸、颓废而又压抑。但这能怪谁呢?
慢慢地,我想清、看开了很多事。比如,最容易激发我烂模式发作的就是老公这么久还没去找工作的事,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与两年前想得不一样了呢?两年前,其实荷包鼓鼓的,我却紧紧盯着每天流出去的银子,焦虑不安地看着它越变越少而无所适从,时时把这种无名火发在老公身上;两年后的现在,房子有了,荷包瘪了,每天依旧有银子流出,还多了银行还贷,能吃的老本更少了,但我却少有焦躁,也没催促过老公。
能做到这样,我挺为自己感到骄傲的!而究其原因,我觉得:
1、第一功臣当属这一年来吸引力法则的学习和修炼,在我心底奠定了一个根基,就算我暂时做不到,但我相信老师课程传递的就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只要不停地往那个方向走就行了。
2、事(老公没找工作)——我——银子三者中,经过两年,如果三者都不变,那结果没两样;如果有一个变,那结果肯定不一样。现在没有再发生类似的争执,而事和银子没变,说明变的就是我了,哈哈!
3、这种变是不知不觉的,反正我知道,面对这个问题,两年前,我想的、看的都是银子越来越少了,再不找工作坐吃山空怎么办?感觉天马上就要塌下来了!现在呢?我想的、看的虽然还是银子天天外流,但暂且我还有老本支撑,我们付得起。老公也不会允许坐吃山空的,他会提前规划,但不喜欢被人催促,他有自己的频率,那我能做的就是选择相信和等待,照顾好一家人的衣食住行,少添乱,少责备,尽可能做到平心静气就很好了。
4、有了这样的想法,我的内心平静多了,所以即便二人同时在家,我们也能相安无事、和平共处,这份安宁与祥和来之不易,这兴许也是妥协带来的启示。
眼下新冠肺炎病例已经出现在新西兰,让我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只要人还在,挣钱只是早晚的问题,而人若没了,有钱又有何用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