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腾讯控股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与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大部分为商业管理板块,将对腾讯抢占线下消费市场进度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这也将是全球互联网公司和实体商业巨头之间最大的单笔战略投资之一。
与此同时,1月30日晚,腾讯公司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迈科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金碧与西安浐灞生态区管委会顺利签订了腾讯双创小镇建设框架协议。
腾讯进军产业地产的战役至此正式拉开了帷幕,而这背后,其实是BAT巨头们在产业地产这一领域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多年布局。
层层递进的战略布局
早在2014年,BAT们瞄准产业地产的趋势便已开始显现:
万科早与百度展开合作,在各地斥巨资建楼,目的明显不仅仅是自用;
腾讯在深圳、天津、北京、重庆、武汉、成都、上海都建设了项目;
阿里巴巴在杭州修建了占地面积宽广的产业园作为办公区。
前期的地盘争夺战告一段落后,凭借着自身的技术优势,BAT针对地产销售、招商、物业、运营等各个环节开发服务,以智能化、大数据等优势,建立起自己在地产领域的一席之地:
2015年淘宝房产就与50多家房地产开发商签订合作协议,业务覆盖60多座城市;
腾讯已与20个省市30余个城市签署战略协议,构建智慧城市,涵盖民生、医疗、金融等多个行业领域,更携手恒大,打造全球最大的互联网社区服务商;
百度开发上线垂直房产搜索平台。
在行业的深度、广度都达到一定程度后,他们摩拳擦掌,开始准备从虚拟走进现实,将自己培养多年的线下流量收入囊中了。
文章开头提到的腾讯双创小镇,是腾讯2017年新推出的“腾讯众创空间升级版本”,建设规划用地达1000—1500亩,将孵化并引入一系列创新创业企业,大力推动文创、智能制造、互联网+产业升级,导入企鹅文创IP。
比腾讯稍早,阿里巴巴集团丝路总部于1月16日在西安揭牌,该总部位于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总建面达100万平方米;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也计划在西安泾河新城投资10亿元,将打造一个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西北地区智慧物流中心。
用户流量收益收割,BAT完成线下转换
总理说,“互联网+”不是简单的建个互联网,把线下的东西搬到线上,而更重要的是用互联网的思维逻辑去改造传统产业,增强中国产业的创造力与竞争力。
作为中国兼具资本、技术、实力的巨头企业,BAT们正在身体力行地在各个领域实现“互联网+”。而2018年,就将是他们在产业园区展开全面竞争的开始。
这种从线上转为线下的竞争,表面上看部分原因是因为线上流量达到了瓶颈期。
据腾讯公司 2017 年第二季财报显示,截止 2017年6月底,微信月活跃用户数量达9.63亿,比2016年同期成长19.5%,比2017年第一季仅成长2.7%。
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微信的中国市场用户数量趋于饱和,海外市场的拓展面临巨大挑战,未来3到5年的用户数量成长率可能仅有4%。线上流量增长受限,流量费也水涨船高,这时候,很多线下场景反而成了价值洼地。
而中邺认为,这是流量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后的自然转化。
尤其对于起步较晚的产业地产领域,在过了野蛮生长的时期后,必须做好内功,打好根基,从比拼资本、面积转为比拼效率、服务和运营。
在这个阶段,精细化、个性化运营的重要性格外突出。而BAT们在大数据挖掘和智能化服务这一块的优势体现得格外突出,与传统地产开发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之前的文章中,中邺探讨过传统地产开发企业抛弃重资产,走向轻资产运营的经营路线;而就BAT们的趋势来看,似乎走的是完全相反的道路。
这并不矛盾,反而说明了产业地产的演化趋势:
无论是开发技术还是开发地产,最终都是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企业、产业、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工作条件,服务意识。运营概念已经逐渐深入BAT们与传统地产开发企业的思维,产业地产的运营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