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当笔者还在老老实实地用充着绿钻,用QQ音乐听歌的时候,猛然发现周围的朋友们都开始用着网易云音乐,并且强烈安利身边的朋友用这款app听歌,理由是“体验真的很好”。在酷狗、QQ音乐等用户基数巨大,在数字音乐领域发展时间也交长的前提下,网易云音乐更像是异军突起,笔者在这里对网易云音乐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思考与看法。
一、产品概述
1.1 体验环境
体验机型:iPhone 6
系统版本:iOS12
APP版本:网易云5.7.1
体验人:蒯瑾
体验时间:2018年11月22日
1.2 产品简介
网易云音乐是一款数字音乐产品,官方称网易云音乐依托专业音乐人、DJ、好友推荐及社交功能,在线音乐服务主打歌单、社交、大牌推荐和音乐指纹,以歌单、DJ节目、社交、地理位置为核心要素,主打发现和分享。
点击进APP以红色为主要色调,slogen为“音乐的力量”,给用户积极、表达欲强烈的第一印象,整个app风格简介不臃肿,在2015年1月16日,网易云音乐荣膺百度中国好应用“年度优秀视觉设计奖”。点进app的一级入口“发现”里强调了个性化的每日推荐和歌单推荐。除此之外还有“朋友”的社交板块,以及“视频”板块中增加了类似于直播、现场、翻唱等多元化的内容输出。主打目标人群为交互需求强烈的都市年轻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1113/a620d7c80d26e9c6.jpg)
二、市场分析
2.1 行业背景
自1999年起,中国的数字音乐正式起步,九天音乐网等音乐网站为中国网民提供了最早的在线试听及下载功能。2003年5月,移动推出彩铃业务,让音乐的消费形式从整张专辑消费开始转变为单曲消费。2004年起,酷狗等音乐网站相继上线,用户的需求也逐渐从在线试听变为下载。2008年以后,运营商布局3G下载业务,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让数字音乐蓬勃发展了起来。
2011年也是欧美数字音乐发展迅猛的时候,当时Turntable.fm在美国表现出色,在1个月内公司估值达到了3700美元,于此同时,国内也迅速出现了大量类似的网站产品,如酷我DJ、虾米Loop和多米DJ等,在那个时候,社交概念融入音乐已经开始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但是与国内情况不同的是,当时国内音乐版权非常宽松,Turntable.fm的用户上传音乐,使更多用户得到免费音乐的模式无法激起国内用户的热情。
2011年11月,数字音乐服务与社交网络共同覆盖人群占据两者总覆盖人群的57.4%,达到了1.97亿人,这表明,中国既是音乐用户又是社交网络用户的基数很庞大,社交音乐概念在中国市场中前景诱人。
分水岭出现在2015年,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责令网络音乐服务商停止未经授权传播音乐作品的通知》,大力整治让盗版歌曲大规模下线,音乐版权保护机制逐步与国际接轨。与此同时,各大数字音乐巨头都在版权上大力布局。据比达数据统计,截止2017年,近八成的用户习惯同时使用多个音乐数字app,其主要原因就是,由于音乐产业版权问题,每个数字音乐app都无法提供所有用户想要的全部音乐。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1113/92ad41890cacd642.jpg)
由此可见,版权成为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但不是所有。
2018年10月12日,网易云音乐宣布达成新一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百度、泛大西洋投资集团(General Atlantic)、博裕资本等,其中百度为战略投资方。新一轮融资后,网易公司仍单独享有对网易云音乐的控制权。在网易云音乐融资前,数字音乐市场在2018年频频传出资本消息。
总之,在中国市场,人们对精神内容消费需求日盛时,音乐人口基数日益庞大。
2.2 网易云音乐市场分析
根据猎豹大数据2018年10月份的数据显示,在中国音乐分类app排名中,网易云音乐虽然周活跃渗透率不及同类型的QQ音乐,但是在周打开次数上远超QQ音乐。再考虑到QQ音乐背后是用户基数巨大的腾讯集团,拥有网易账号的用户与拥有腾讯账号的用户差距很大,在这样的前提下,周打开次数的领先体现了网易云音乐极高的用户粘性。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1113/490999853e94558c.png)
三、用户需求及体验
3.1 用户画像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1113/b6bd6f1b58018ee0.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1113/bc21ac8f948bc86d.png)
根据百度指数近一月数据可以看出,网易云音乐在总体用户数量低于QQ音乐的前提下,主要针对二三线及以下城市,在用户的年龄层次上也更倾向于满足35岁及以下的用户需求。
无论是之前成为网红文案的歌曲评论,还是UCG最显著体现的歌单推荐功能,网易云音乐都在想尽办法给与用户表达与交互的新体验。对于表达欲强烈的在校学生,或者刚刚进入职场充满困惑渴望倾诉,渴望被治愈的职场小白来说,在网易云音乐中,除了音乐本身带来的慰藉,还体验到了各个细节中来自他人的声音。
3.2 用户需求
对于网易云音乐的用户根据需求分类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1113/ae3c32963af0bf04.png)
如果按照需求来推导用户体验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1113/ad36c307d0dc0c9b.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1113/60736d281b804ef9.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1113/b087168e58ca8eb8.png)
四、产品功能及运营手段
4.1 产品功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1113/b6107c6155097390.jpeg)
4.2 运营手段
(1)简单的社群规则。用户的参与度高,结合app整体的情怀感,造就良好的评论区氛围
(2)精准推送歌单,改变用户习惯。作为进入市场较晚的音乐类app,之前的头部app是收藏与下载分开的使用模式。网易云音乐在用户下载歌曲时直接询问收藏入歌单,收集数据进行精准推送,经过一段时间培养出了用户分类歌单的习惯,引导出更多用户不知不觉中输出更多歌单。
(3)评论区点赞、精彩评论置顶。在这个机制下用户更容易看到受欢迎的评论并回复,逐渐产生口碑效应。
五、盈利模式
增值服务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1113/cff880c8fc1afb95.jpg)
中国移动音乐用户的付费习惯已逐渐养成。收听高品质/独家内容则是用户付费的主要动力。可见用户对音乐内容品质的需求正逐渐提升,音乐成为用户精神追求的手段之一。所以网易云音乐会以会员的形式培养用户的付费习惯,除了常见的VIP会员曲库以外,结合SVIP相比前者更结合了另外两种盈利模式即电商平台的折扣以及评论区免广告的体验。
广告投放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1113/4797e9cb2fd66b1e.png)
广告是网易云音乐盈利的重要途径,包括开屏广告页面,评论区Banner等,开屏广告内容常见中高端品牌或者汽车,Banner展示的广告内容最多,一般为新专辑或演唱会推广、网易自营产品(如考拉易购、严选)或者是与其他合作厂商的活动。也有用户表达出广告出现更多之后评论区不如从前那样纯粹有文艺氛围了。但是基于前期良好体验带来的用户粘性,这可能也是网易云音乐促使用户加入VIP付费用户的方式之一。
网易云商城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21113/867d1d86e18ffce7.png)
除了“音乐+社交”,网易云也算是玩出了“音乐+电商”的模式,网易云商城主要分为积分商城、福利社和常规商城。积分商城可使用积分(签到或完成任务可得)兑换或者以积分+金额的方式购买特定商品,而常规购买则是单纯以金额购买商品,其中包括数码影音商品、生活用品、周边甚至乐器。福利社则是整点抢购的玩法,每天上午十点整放出三件限量商品,以金额+积分的方式抢完即止。
六、用户反馈
正面:综合上面许多已经提到的地方,网易云音乐在“音乐+社交”这条道路上走的最为深远,结合用户自发输出的歌单分类以及精准的歌曲推荐,从结果上看,在用户体验上获得了非常多的好评。
负面:随着盈利模式的丰富,广告的投放,商城的建立,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用户原有的体验。除此之外,在视频入口了,网易云音乐还做了许多丰富内容的事情,直播、现场、翻唱、舞蹈、ACG音乐(与B站合作较多)、演奏、视频榜等等,都逐渐开始让用户觉得网易云音乐不如从前纯粹,正在往一个商场方向发展。
公司要生存,良好的盈利模式必不可少,反过来说一个产品如果没有好的盈利模式,那么好的用户体验也无从谈起。作为音乐软件,过多的广告会让用户抵触心理大于视频类网站,达到一个体验上的平衡应该是网易云音乐一直在做的事情。
七、总结
1.网易云音乐不是第一家将社交概念与数字音乐结合的产品,却是在这个细分市场做到了最深入与细致的。看似进入市场较晚,却在短时间内抓住了国内数字音乐市场音乐社交场景的空缺。
2.情怀与技术的结合是让用户体验良好,促使用户粘性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如何在良好的盈利模式与维持优质的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是长期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盈利模式的升级与音乐版权又有密切的联系,音乐版权也是必须面对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以上均为笔者小白的个人浅见,第一次写产品分析报告,希望得到改进意见及方向^_^
(数据来源:比达咨询、猎豹大数据、百度指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