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8-09-08

2018-09-08

作者: 现在立刻马上 | 来源:发表于2018-09-09 12:06 被阅读0次

    我们要孩子很晚,因为亲自经历了父亲生病、去世的整个过程,那种心历路程,让当时的我抗拒婚姻,有了婚姻又抗拒要孩子,觉得要个孩子责任太重大了。但孩子还是来了,所以,对于孩子的方方面面,从不敢有半分懈怠,但因为要上班,还是一路走一路遗憾着。好在遇到了孙老师的课,非常认同他的一些观点,也带给我启发良多,借此略述一二:

    一是语言之犀利实在。老师的语言风格初听估计很多人是不接受的,甚至会反感。因为我刚听的时候就是。哈哈。但认真回味会发现,其实就那么个理儿,要语言上舒服干什么?!育儿的事儿,只要理儿真,一针见血,甚至逆耳,那都是直达核心和病灶的,更何况,对待工作,我自已本身也是这样的人,所以,二见如故,全盘接受,深刻反省,细致思考,认真落实。说说爱上孙老师课的理由:

    (一)坚决反对发朋友圈。我的课不需要宣传,让自已的孩子进步,别人的孩子落后去吧。听到这儿简直要高呼了,这真的是我深恶痛绝的,每次报课都要先问有没要求发圈。这个观点我曾经跟爸爸分享过,爸爸说至少可以赚钱啊。我说和孩子有收获和自已有收入比,我选择专注于让孩子有收获。

    (二)家长再怎么怎么样,你的孩子就毁了。哈哈。每次听到这儿

    (二)存疑,看上去是个很个性的观点,可它不过遵循着最质朴的道理,学习不是什么速成的事,不会了,坦然存疑,慢慢思考,这就是学习本来就该有的样子啊;可我们家长真不知被什么孽障迷了心,竟然常不允许孩子存疑,竟然总是希望他们必须会,立刻会。这种霸道在摧毁自然而然的成长的同时,更让孩子感觉到恐惧。而当小小的他们陷入恐惧时,还能用什么去思考?他们带着恐惧的努力其结果必然是挫败,而挫败久了,他们会误以为自己很笨,却不知道,那只是因为着急的爸妈让恐惧关上了他们思考的门。

    一是落实才是关键。

    学习数学要慢。这与我的预期完全相反。数学好的人,必须是很聪明的人,聪明的人,不应该是很快吗?可怎么这么慢?

    一一于是,我学着孙老师的方法读了当天讲授的题目,——我现在把那读题方法比喻为“慢的五部曲”,即:逐字念,速度慢,重点部分更慢,关键部分折返念,念间与念后停顿——然后,我感受到了完全不同的世界:题目的所有信息,不再只停留在我眼里,它们进到了我的脑子里,并且,它们就像小人儿一样,在我预留的充足时间里,从容地在我脑中重新排列,并自然地向我昭示思路与答案。——你不相信?那就亲身试试当然,感受“慢的五部曲”时,也请体会一下慢和懒的区别,前者只是嘴慢手慢,大脑专注着呢。

    上课第一天,我就有了关键性的收获。并且,随着学习的深入,我的收获越来越厚实。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接触到了我37年来从没接触过的学习思想,丰富立体的“慢思想”,如:“学习数学,我们要比基础,不比小聪明”,“思路不能贪快跳跃,养成思维跳跃的习惯,面对复杂的问题会混乱”......如孙老师所言,中小学的基础就像大楼的根基,不注重基础的扎实,楼会塌地很快,塌得很惨。哎,过往的我就是个建造“楼渣渣”的房地产商啊,不同的是,我建楼不是让别人住,而是让自己的思维居住。

    重塑思维习惯吧,更慢一点重新看数学。

    不要以为这就是孙老师给我的所有启示。

    在开课的第3天,老师就又慢出了新花样。

    慢的2.0版:讲语文,想心态

    从第3天开始,孙老师会在开始讲数学题之前先讲1—2分钟语文,是的,语文。更具体地说,老师讲的是词汇,每天讲一个与当天知识紧密相关的核心词汇,并且,这个核心词汇不只启示当天的数学知识,还会启示一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东西,就是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做事心态。

    举例说明。第44天的主要内容是“四则混合运算”,老师讲的核心词汇是:“宁慢勿错”,这个词不只提示了“四则混合运算”的操作要点,更启示我们注意“宁与勿”是一个选择,启示我们去思考到底是要选着急忙慌的速度,还是选放长时间的线去钓知识的大鱼?——你的选择是什么?

    孙老师的这个动作,对我启发太大了。学习远不只学知识,我们一定要示范、并启示孩子在更大的维度上思考学习方法、思维习惯、做事心态,后者才是真正决定他们的数学学习甚至整个人生状态的东西。

    我现在还做不到像孙老师那样把数学、语文结合起来讲出花儿来,因为那太需要积累和酝酿,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不对孩子讲这些,我就是在吃饭的时候打开手机听孙老师讲,我也不要求孩子也听,可孩子嘛,都是“你听又不让她听”时候特别想听,哈哈,我就这样狡猾着诱导她听了不少。孙老师都是大白话讲小道理,她听得懂,她一定有受益。

    慢的3.0版:存疑

    开课后不久,课程群里掀起过一个小波澜。波澜的起因是有孩子不理解一个问题,家长很急,事实上,家长也不太理解那个问题,所以和孩子一起着急;而且,急的还不是一两个家长。

    这个时候,孙老师连发几条微信,给了所有的家长一个大震撼。如下:

    看微信的时候,我觉得整个世界都静止了。

    存疑,看上去是个很个性的观点,可它不过遵循着最质朴的道理,学习不是什么速成的事,不会了,坦然存疑,慢慢思考,这就是学习本来就该有的样子啊;可我们家长真不知被什么孽障迷了心,竟然常不允许孩子存疑,竟然总是希望他们必须回,立刻会。这种霸道在摧毁自然而然的成长的同时,更让孩子感觉到恐惧。而当小小的他们陷入恐惧时,还能用什么去思考?他们带着恐惧的努力其结果必然是挫败,而挫败久了,他们会误以为自己很笨,却不知道,那只是因为着急的爸妈让恐惧关上了他们思考的门。

    我必须立即改变。在此,我又狡猾了一把,我关于存疑的学习和反思,没有讲给孩子听,我讲给孩子爸听,讲孙老师说了什么;讲我们大人也有很多开始不会做、但想几天、想几年终于会做的事;讲孩子有题不会也太正常了,真的不用急,——所有这些,我都只讲给孩子爸听,因为我知道孩子的心理:孩子们在什么时候听得最用心啊?在你在和别人讲有关她的事时最用心啊,哈哈。我就用这方式,更新了全家的认知,并在新的认知氛围里支持存疑。

    慢的实践与成效

    在上课约十天后,我和女儿就开始了全新的数学学习模式,一个字概括,慢!

    做题时,我们弹着“慢的五部曲”;做题后,像讨论语文那样讨论对数学题目的理解;遇到大难题,我们还会放上3天——你知道不慌不忙地酝酿三天后做出大难题的她有多开心吗?看着她开心,我也很开心。不只为她的笑容开心,更为她在重建的自信开心。

    当然,我们有时还是会着急,急时怎么办?方法有二,第一:打开手机听听孙老师的声音,感受那从容的节奏,然后跟着他的步调再次进入“慢的五部曲”;第二:我就跟女儿说,你看孙老师数学都那么厉害了,做题时还不急呢,咱们小学生急什么,慢慢想,大不了想几天,正常。

    “慢”的实践,很快就开出小花:

    能先说说我自己的小花吗?我以慢的状态,做出了我以前完全没思路的题。就是下图这道,上学时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遇到过类似的题,蒙;数年前,在某论坛看到某家长求助此原题,我也蒙;而现在在女儿的练习册上看到此题,我只慢慢地思考并与女儿讨论了不到2分钟就想出了答案,真开心——也真讽刺,2分钟就觉得慢啊,我以前面对数学是连2分钟的从容思考都做不到吗?从容。

    再说说女儿的小花:她作业的一次正确率大幅提高;而在考试中,她也表现得很优异,最近一次相当难的卷子也拿下了98分。——说来可能都没人信,女儿成绩的大幅进步,靠的竟然不是报班、刷题,靠的竟然是“慢”!

    在此还想讲个有趣的事:我现在都会靠“相面”来推测她作业的正确率了,只要她做题时是从容而专注的表情,那正确率,绝对盖了。哈哈,我竟成了屡试不爽的算命先生!

    慢的迁移与延伸

    好的思维,都是相通的。孙老师的“慢启示”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其他难题。比如学钢琴,背语文课长文,学习一个英文音标的发音,或者拆一个太复杂的包装,不管是什么挑战,我们尽量都以不急不躁的方式慢慢来,边想、边做,慢慢推进,有时也会急,但最终会发现,最快的路,同时也是最快乐的路,是走得慢一点的路。

    “慢启发”的总结

    “慢”,已经成为我最近最为“着迷”的一个字,它真的让我以前所未有的亲切感重新接触数学。

    同时,对“慢”感受思考的越多,我越能从“慢”里读出一种超级自信。不是吗?别人都在快,孙老师怎么敢领着孩子一起慢?敢慢慢地读题,敢慢慢地讲词语,甚至慢慢地把不懂放上几天?敢慢,是因为自信。私以为,孙老师不是对某个特定学生自信,甚至不是对自己教学水平自信,而是对人类本身的自信。以孙老师对认知心理学扎实精深的了解,他必然知道,我们在长长的进化路上,已经进化出多么伟大的大脑,它不只有着惊人的感知能力、存储能力、处理能力,它还有着惊人的好奇心......我们真的不用担心孩子们的能力,只要防着大人们的愚蠢。是的,我一定要防着我的愚蠢。)

    “慢启发”的主菜已上完,下面是轻松甜品。

    二是学数学就是从生活来又落实到生活中。

    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觉得数学与自己毫无关系——除了数数、算钱;并因此提不起学数学的兴趣——除了数数、算钱。

    坦白说,“无关感”是拒好多人于数学大门之外的主要原因。包括曾经的我。

    孙老师显然知道这一点,所以,从第一讲起,课程就充满了各种“生活感”。如:老师的数学问题里不乏冰淇淋题,吃饭搭配题,作息时间题,制作汉堡题,微信红包题,坐公交车数站题,东西南北题,以及航海题,航空题,水费题,电费题,温度题,影子题......这些难得的题目需要孩子真正的深入生活,有时还需要他们亲子动手操作,它们让“数学要和生活相联系的理论”真正活了起来,也引领我这个学生打开了更多通向“生活数学”的门,比如为吃货女儿高定的各种蛋糕题,比如将奇妙的数学画在女儿、儿子的T恤上。

    一下图片为各种生活数学题,有孙老师布置的,有我受孙老师启发自己创设的:

    影子与形状:

    我家在北京南偏西方向:

    不同杯子比容量:

    可爱的跳房子:

    同时,为了亲近数学,老师不只打出了“生活牌”,更是提出了“和数字做朋友”的理念。什么是“做朋友”?真实生活中的“做朋友”就是怀着欢喜多见面,见面了还要多了解;数字也一样,多见面还要多了解。老师为此举出趣味一例:2010年6月20日生的小朋友,你的数字好朋友都有谁呢?和10、100能手拉手的就是好朋友,所以,90就是你的好朋友,4就是你的好朋友,80也是你的好朋友。例子还有更多,我不一一列举。只再举两个我模仿老师的例子吧。第一个例子,我模仿老师买了个黑板钟,并给从1到12的钟点都找了好朋友。女儿前一阵正学20以内的加减法,所以好朋友是图中这些,下个阶段要学100以内的加减法了,到时再给钟点找新的好朋友。第二个例子,我把1-100的数字画成了彩色装饰画,这里面的好朋友可多了,比如,有些好朋友的十位都比各位小2,它们在哪儿?

    数字是数学语言重要的一部分,不熟悉它们可不行,学着孙老师,用各种方法和数字交朋友吧,收获的还有乐趣本身。

    3.学数学,女孩要当心陷阱

    一篇文章,最好只讲三点。但这最后一点要分享哪个,我真是好纠结啊,因为“孙老师的怼人智慧”、“孙老师是脑力工程师”、“晨读会毁三观”、“向同学学习”等都是让我感激的启示。最后的最后,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女孩学数学的话题,因为,因为我热爱女性,我特别希望所有的女孩都能绕过学习数学的陷阱,拥有和男生一样的感受数学美好的权利。

    女孩学习数学的陷阱是什么?是优秀的记忆力吧。这是孙老师朋友圈的资料:

    我对这段话的理解是,男孩由于记忆力偏弱,无奈中只能以体验和探索来补偿,反而培养出更深刻而亲切地理解数学的习惯,而女孩正是因为记忆力优秀,所以仅靠记忆力就可以解决低年级大部分数学题,从而没有必要去探索和体验,这让她们没有机会培养真正正确的学习习惯。

    学到了就要行动,我动手做了三件事,1.向我先生、女儿普及了这个认识,正确的认知有助于行动;2.每天检查作业的重点不是答案,而是女儿是否真的理解,具体说来,女儿负责主讲她的理解,我负责犀利提问,然后她负责答妈妈问;3.多玩、多体验生活,多动手操作题目。其实这个女孩学数学的问题就是把数学要“慢”要“生活”的理念又综合了一下,对女孩儿们做了一次特别提示。

    我以前是不屑于玩公园的这种游乐设施的。现在,只要她想,我就支持:

    就说这三点吧。最后,进入总结。

    很多年前,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8-09-08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gr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