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放松,如何放松,这两个月来,十分困扰我。
比如,此时此刻,我正在敲字,但是我坐得绷直,肩用力向下沉,手肘正使劲往腋下方向。我调整了一下坐姿,脊柱从绷紧到自然弯曲,腰间盘位置压力减少不少,双腿也动弹下,身体轻松不少。但是,我的肩似乎还在架着,手肘无处安放,哪里都紧张。于是,我大爷一样地右腿支在椅子上,手肘支在膝盖靠上的大腿处。可是,左边的手肘还是无处安放。于是我放下大爷支腿,右腿搭左腿,光脚的二郎腿,让右手腕撑着桌子边缘敲字,不到一分钟,还是不舒服,右手肘又在空中吊着了,不知如何是好。
于是,我愤怒抱拳在胸前,翘着二郎腿,抱拳靠在椅子背上,看着眼前的电脑。又一次嘀咕,我为什么这么紧张?到底该如何放松呢?
随意盘腿坐在椅子上,我想起太极的松。在太极拳中,快的基础是慢和松。所谓慢,就是放大细节,在慢中把所有肢体摆放在合适的位置。松,其实是让理顺的四肢,不受干扰,保持最平衡的状态。练习太极,或者学习任何技艺,莫不如此。慢,于我不难理解。但是松,我就卡住了。练习太极时,动作要快,身体就要松。太极的松,本质是保持平衡。那么如何保持平衡呢?就好像一条河流,若要畅通无阻,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河道本身是否恰当,犹如太极时四肢理顺没有,慢练的就是这个。二是河道里淤泥是否阻挡了河水呢,好比太极时某个部位紧张了,或者被要赢要赢的概念影响了,自然就阻碍了全身的畅通。最隐秘的是这个概念影响,意味着要从内下功夫。
近几日,我常常意识到自己紧张,但是不知道松是何种体验,以及如何放松。这几日借助练太极中的松。对如何放松自己,稍微体悟。
太极的手慢手快只是外在表象,关键是内在觉知,在里面下功夫。放松,不是说你如何放松,而是觉察到自己的紧张,看到紧张时,放松会自然跟上。所以,这里的关键不是如何放松,而是觉察到自己的紧张。一觉即知,觉察到,紧张也就消失了。心理学上,叫接纳自己的紧张。回到我自己身上,文章开头我在困惑如何放松。其实,我要换个思考方向,即如何不紧张,不紧张了就是放松的状态。所以,我努力的方向,不再是学习如何放松的具体方法,而是常常去看看自己,是否紧张了,是否担忧了,是否受外界干扰了。换句话说,我不是在为结果而努力,而是从因上下功夫了。不是为了放松而放松,而是去发现导致紧张不放松的原因。慢和松本身不是目的了,而是培养这份觉知。通过觉知感受到自己的紧张,进而释放掉这份紧张,四肢才会素其位而行,各得其所。
学术研究不正是如此嘛,搞清楚问题所在比七荤八素的建议靠谱。如此简单的道理,却从来没有运用到自己身上。总是给自己各种加码,要如何更好,要早起等,为各种自己想要的结果去较劲。实际上,不去较劲,不去给自己加码,为因而不是为果,这才是智慧开始。也就是老子说的,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除了最后一段,我脑子还算清楚,前面的一大串文字,内心大脑和文字都是稀里糊涂,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总结,我并没有理解松,只是看到了通向松的一个方向,就是不要再加码较劲了,意识到自己加码后,赶紧放掉,先做到这一步再说。至于松和觉知的关系,慢慢来探索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