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生不愿返校了,开始拒绝与亲近之人沟通,问其原因以沉默对待。经过三天的时间,家长想尽办法后终于吐露出心理了。
家长反馈来的情况是,同宿舍某同学经常在宿舍里谩骂,觉得受了欺负了。并且怀疑自己的零食有可能也是那位同学私自拿了吃了。再详细了解是哪位同学却又拒不回答。理由是怕以后会变本加厉。
根据家长反馈情况,我在班内进行了调查了解,发现有些问题是存在的。但不存在某人针对某人的事,是另一位同学的性格特点以及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不对,让人感到难以接受。我把自己调查的情况和家长反馈的进行了分析,想与学生本人进行沟通了解。但是当与家长联系好后,电话接通了,孩子却是拒不接电话。
于是沟通失败了。我就又与学生母亲进行了交流,分析了一下原因,孩子一直都没有说出具体情况,建议家长再从多个方面考虑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争取打开孩子的心结。比如说,孩子是不是有厌学的想法了,或者是想着逃避什么。
到了晚上,其父亲发来信息,话语中透着豪横,话语中带着脏字。我回复其:“心疼孩子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作为成年人说话还是要注意点,不要说些过激的话!”也不知怎么回事儿,出现一些问题后总有些人爱“展现”自己的“特长”,好似只有如此才能显示出来自己的不同于常人之处。
见如此,我没再继续回复!
任何问题出现了,都是慢慢的来解决。千万不要冲动,否则只能为问题增添新的麻烦,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紊乱。当对情况不能彻底了解前,不能简单相信单方面所言。尤其是在处理孩子之间的问题时更要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