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你有时会慨叹,“为什么对于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竟然会持有差别如此巨大的看法?”
当然,对于那些明显就不靠谱的言论,我们自然会一扫而过,可在这其中,我想也肯定有一个让你印象极其深刻,且感觉其极富洞见,极为有理有据的看法。
如此,你可能会心生疑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为什么他“看”到的世界和我看到的世界,差别竟会如此之大?
比如,我小时候就经历过一次让我在当时“甚为不解”,但是如今却十分认同的事情。
记得那时我正读初中,具体时间是初三上学期,我们即将要放寒假的那些天。有一位美术老师,冷不丁的向我们说了一句话,当然也可理解为一句劝导,“过几天就要放寒假了,我建议你们回到家就不要再看电视了,尤其是一年一度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能不看就别看了吧,有看它那功夫,还不如多看两本书,实在不行,你们多画两幅画也行啊!”
实话实说,这句话给当时的我,以巨大的震撼,因为,那时的我坚定的认为——过年的时候,全家人聚在一起,一边吃年夜饭,一边看央视春晚,乃是天大的事啊,怎么可以不看春晚呢?又,不看春晚,那除夕那天,我干嘛呢?不理解,我真的不理解。
然而,今天的我再去回望那时的我的认知时,不禁哑然失笑,“哎呀,当时的我可真是单纯,真是年轻,真是妥妥的一个小孩子呀!”
也许,大多数小伙伴会认同,人与人之间本就千差万别,因此,人与人之间对待同样一件事情的看法,自然也应该是千差万别。
可是,我却想知其然,也更想知其所以然。因为,我觉得我只有知其所以然之后,才能做到释怀,即所谓的真正的理解别人的所作所为。也许,我的心态也才会因此而更为平和。
可能,有些小伙伴会说,“哎呀,人家是老师嘛,人家当然希望做学生的能多多学习喽!哎呀,人和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的嘛,可能人家过年就是不看春晚呢,虽然少见,但也不是没有的嘛!”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也是这么想的,我觉得老师督促学生学习,确实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我还是觉得这个解释未免过于草率,未免过于模糊。我总觉的,肯定还有什么更为重要的原因,被我忽略掉了。
直到近些年,我渐渐有种“拨开云雾见天日”的感觉了,我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当时的那位美术老师会说出那番话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65956/dbdf3eeaf8d40136.jpg)
我们人类常常被称为智人,即我们远比其它动物聪明很多很多。于是,我觉得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类比为一台智能设备,比如手机,电脑什么的。又,既然我们都是一台智能设备,那即意味着说我们每个人都内嵌着一个操作系统。而人与人的区别,无非是有些人的操作系统高级一点,比如是苹果系统中的最新版本,即iOS17,而有的人的操作系统可能低级一点,比如还停留在十几年前的iOS7,甚至更老的版本。既然如此,人与人在处理任务的种类,数量,以及质量上当然是千差万别。
也就是说,拥有更高级系统的小伙伴,其所拥有的知识储备更多,各个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更多,也更详实。所以,他们对于同样一件事情,能从各个角度去识别,去分析,去评判。最终,他们得出的结论,也当然与那些拥有低级系统的小伙伴,相差甚远。
比如,如果你清楚的知道“注意力”的概念,且也能意识到“注意力”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的话。那么,你便不会随意的浪费你那宝贵的注意力了。
所以,也才有了多年前那位美术老师劝导我们的那句话。我想,在他眼里,一定认为,观看央视春晚是一件特别耗费注意力的事情吧。他一定认为,与其把注意力用在那样一件对自己的成长毫无帮助的事情上去,还不如,多学习学习,多画两张画呢!
有这样一个精彩的类比说的是——教育就像一副眼镜,戴上眼镜之前,与戴上眼镜之后,你所看到的是同样的世界,可是戴上眼镜之后,亦如同,受教育之后,你所看到的是一个更为清晰的世界。
你想“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吗?那就去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吧,也即汲取更多,更有用,更清晰、准确、必要的概念,而后,用它们来指导你用眼睛看待这个世界,同样也用心灵去看待这个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