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1-20

2019-01-20

作者: 德虔 | 来源:发表于2019-01-20 07:45 被阅读0次

    天三、顯得失(分三科) 地一、辨相(分二科) 玄一、失

    【若於所緣,唯數勝解,不數除遣;即不令彼所有勝解,後後明淨,究竟而轉;不能往趣,乃至現觀所知境事。】

      「若」是你這位修止觀的人,在「所緣」境上,「唯數勝解」,唯獨是數數地去觀察所緣境,就是強有力地去思惟。「不數除遣」,你不數數地把所緣境棄捨了,一直地這樣思惟觀察。「即不令彼所有勝解,後後明淨」,這樣的觀察有什麼不對呢?「即不」能夠「令彼所有的勝解」,你作如是觀察的時候,「後後明淨」後來的勝解,又後來的勝解,比前面的勝解明淨,你就做不到這裡了。「後後明淨,究竟而轉」,使令你勝解的智慧,愈來愈進步,達到最圓滿的境界。

      「不能往趣,乃至現觀所知境事」,因為你不除遣的話,你只是做如是觀,你就「不能往趣」不能達到,不能向前進達到一個境界,什麼境界呢?「乃至現觀所知境事」,就是無分別智出現了,就是得入聖道了,「乃至現觀所知境事」情,你達不到了。「現觀所知境事」,就是無分別智見到諸法無我的真理了,那就是聖人了!你達不到那個境界,這是一個過失。現在下面第二科是「得」。

    玄二、得

    【由數勝解,數除遣故;後後勝解,展轉明淨,究竟而轉;亦能往趣,乃至現觀所知境事。】

      「由數勝解,數除遣故」,由於你一次又一次地去觀察所緣境,而又能數數地把所緣境棄捨了,不觀察了。「後後勝解,展轉明淨」,這樣子「數數除遣」,等於是修止了。這樣子呢,後來的這個勝解的智慧「展轉」就「明淨」,比以前的智慧,就是明了性特別的強了;而又是特別清淨,沒有貪瞋痴的煩惱,也沒有惛沈,也沒有散亂,就是展轉明淨「究竟而轉」,就達到圓滿的境界了。「亦能往趣,乃至現觀所知境事」,這樣子你這智慧就能達到「現觀所知境事」情了。這是「得」,得到了功德。

    地二、引喻(分二科) 玄一、得

    【譬如世間畫師弟子初習畫業,先從師所受所學樣,諦觀諦觀作彼形相,作已作已,尋即除毀;即除毀已,尋復更作。如如除毀,數數更作;如是如是後後形相,轉明轉淨,究竟顯現。如是正學,經歷多時,世共推許為大畫師,或墮師數。】

      這底下說是譬「喻」,分二科,第一科是「得」。

      「譬如世間畫師弟子初習畫業」,譬如世間上的畫師和弟子,跟他學畫的人。「初習畫業」,那個弟子初開始學習畫的事情的時候「先從師所受所學樣」,先從他的老師那裡,拿到一個所學的樣本。「諦觀諦觀作彼形相」,你要認真地觀察這個樣本,觀了一次又觀一次,觀了一次又觀一次,「作彼形相」,然後你用筆把那個所觀的像,自己寫出來。「作已作已,尋即除毀」,作了一次,又作了一次,然後就把你所作的像,所畫出來的像,棄捨了。「即除毀已,尋復更作」,但是過了一會兒,你又再作,又根據那樣本、樣品,再作出這個像。「如如除毀,數數更作」,如是如是的除毀,又一次又一次地把它畫出來。「如是如是後後形相,轉明轉淨」,後來畫出來的這個像,就會明淨。就是「究竟顯現」,就圓滿的出現了。「如是正學,經歷多時,世共推許為大畫師」,你這樣經歷多時的畫,「世共推許」,這社會上的大眾,共同地就讚歎你是「大畫師」了;「或墮師數」,或者是你夠資格為人老師,教人學畫了。這是「得」,下面是「失」。

    玄二、失

    【若不數除所作形相;即於其上數數重畫,便於形相永無明淨究竟顯期。】

      「若不數除所作」的「形相」;「即於其上數數」的「重畫」,「便於形相永無明淨究竟顯期」,究竟明顯的實現了,這是「失」。

    地三、合法

    【此中道理,當知亦爾。】

      畫畫是這樣子,現在修止觀的道理,也是這樣子。這是「合法」,所以也應該,數數勝解,又數數除遣;數數除遣,又數數勝解,要這樣修止觀。

    天四、顯隨應(分二科) 地一、標義

    【若於此境起勝解已,定於此境復正除遣;非於此境正除遣已,定於此境復起勝解。】

      這是第四科「顯隨應」,分兩科,第一科「標義」。

      「若於此境」,若於這個境界、這個樣品,「起」了「勝解」以後,這個所緣境做如是觀了以後,「定於此境復正除遣」,你又把這個境界棄捨了。「非於此境正除遣已,定於此境復起勝解」,這還有一個不同,就是:不是對這個境界除遣了以後,「定於此境復起勝解」,也不是決定這樣子。

      這是「標義」,下面「舉事」。分成兩科,第一科是「定正除遣」,分兩科。第一科「舉狹小」的「境」界。

    地二、舉事(分二科) 玄一、定正除遣(分二科) 黃一、舉狹小境

    【於狹小境起勝解已,即於狹小而正除遣。】

      最初開始你的心力不夠,這個所緣的境界不要太廣大,狹小的境界。比如說觀這個白骨,你就觀一個,觀這一個白骨,「於狹小境起勝解已,即於狹小而正除遣」,又把它放棄了。這是觀「狹小境」。

    黃二、例廣大等

    【廣大無量,當知亦爾。

      如果以後你又進步了,你觀察這個白骨,你觀得「廣大」,從你所靜坐的房間全是白骨,乃至到海邊、到城市裡去所有的人,在那裡走路的人、在那裡說話的人,統統都是白骨。這是「廣大」。「無量」呢,全世界的人統統都是白骨。「當知亦爾」,也是這樣子要數數除遣。

      這是第一科「舉狹小境」,第二科「例廣大等」,這是「定正除遣」這一科。現在第二科「不定勝解」,分兩科,第一科「舉狹小境」。

    玄二、不定勝解(分二科) 黃一、舉狹小境

    【於狹小境正除遣已,或於狹小復起勝解,或於廣大復起勝解,或於無量復起勝解。】

      「於狹小境正除遣已,或於狹小復起勝解,或於廣大復起勝解」,但是把狹小境棄捨了以後,還是又觀察這個狹小,觀察這個狹小的境界而起勝解;或者是於廣大復起勝解,不於狹小境界起勝解;「或於無量復起勝解」,這是又這樣的不同。第二科「例廣大等」。

    黃二、例廣大等

    【於其廣大,及於無量,當知亦爾。】

      你於「廣大」的境界起勝解,然後又除遣,除遣以後,又可能於狹小的境界起勝解了,是這樣子,這是不定的。

    《披尋記》一二九頁:

    《於其廣大及於無量當知亦爾者:謂於廣大或於無量,正除遣已,非定於此復起勝解,例狹小境,知此亦爾。》
    (2019.1.20)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1-20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ot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