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11

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11

作者: 艺凡会发光 | 来源:发表于2022-11-26 12:37 被阅读0次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第三章:制度之王莽失败

    艺凡:今天咱们从哪里开始讲起?

    易中天:王莽。他们家可能是皇室之外最显贵的一族。王莽的姑妈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从成帝时期开始,王家共有九个人封侯,五个人做大司马,堪称炙手可热。

    艺凡:大贵族了。

    易中天:王莽却完全没有皇亲国戚的飞扬跋扈。他是一个书生,一个知识分子,甚至一个学问家。称帝之前的王莽低调而谦恭。

    艺凡:他的生活呢?

    易中天:也很朴素。而且他的二儿子王获杀了一个家奴,王莽不但没有包庇,反倒责令其自杀,为这个冤死的奴隶偿命。

    艺凡:这在王朝时代,也不容易。

    易中天:这样的王莽,堪称谦谦君子、道德楷模。当然,所有这些好评都是在他称帝之前。或者更准确地说,都在他失败之前。当他和他的新王朝被反叛者一刀杀死后,前面说的这些善行便都被解释为做秀,即在公众和他人面前刻意和虚伪地树立形象。失去了皇冠的王莽只能戴上另一顶草帽:伪君子。

    艺凡:王莽虚伪吗?

    易中天:看起来是。王莽的皇位,是从一个九岁小孩的手上夺取的,这就已经让人于心不忍。然而王莽还要拉着小皇帝的手痛哭流涕地说:当年周公摄政,最终还政成王。我迫于皇天威命,竟不能如愿以偿,悲哀呀!

    艺凡:一些人说这是鳄鱼的眼泪,假惺惺了。

    易中天:谴责并非没有道理,事情也并不复杂。只要把王莽的故事梳理一遍,就多少能够发现点什么。

    艺凡:发现了什么?

    易中天:王莽是在汉哀帝驾崩后真正开始执政的。此时,从王政君的哥哥王凤以“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的名义辅政算起,王家已经积累了三十年的权势。于是,王莽和太皇太后王政君让一个九岁的孩子继承皇位,是为汉平帝。众望所寄的王莽也重新担任大司马。一年后,王莽加封为安汉公。三年后,又加“宰衡”称号。到第五年,十四岁的汉平帝突然神秘地死去,民间传说是王莽毒杀的。

    艺凡:真的是王莽干的吗?

    易中天:这其实未必可靠。靠得住的,是他又立了一个两岁的孩子当皇帝,史称孺子婴。王莽自己,则成为“假皇帝”,又称“摄皇帝”。

    艺凡:为什么会这样呢?

    易中天:此事的直接起因,据说是在武功县的一口井里发现了一块白石头,上圆下方,象征着天圆地方。而且石头上还有一行红字:告安汉公莽为皇帝。太皇太后王政君倒是不信这一套。不过,当王莽的党羽告诉她这只是要让王莽当假皇帝,王莽自己也信誓旦旦表示只做周公时,老太太心软了。此后,神迹和符瑞不断出现。

    艺凡:都是演戏啊。

    易中天:但问题在于,我们又怎么知道,王莽起初就一定不是想学周公呢?又有谁能证明,他对于天命所归和神秘预兆,就一定不当真呢?何况民意似乎也看好王莽,他当宰衡那年,上书拥戴的吏民据说竟有四十八万七千多人次,这在当时可是天文数字。然而王莽失败以后,这些人又到哪里去了?似乎一夜之间全都变成了另一副嘴脸。

    艺凡:成王败寇。在道德评价和舆论领域,也难免。

    易中天:王莽毕竟背叛了只做周公的誓言,这让他永远摆脱不了作伪的嫌疑。问题是作伪者必有所图,否则完全犯不着。

    艺凡:那么,王莽图的又是什么?

    易中天:实现政治理想。王莽称帝之后,改革全面展开。

    艺凡:他都做了哪些改革?

    易中天:下令大地主将超过法定数量的田产分给农民,禁止土地和奴婢的买卖,稳定物价并提供低息贷款,削减官员的薪水,降低王侯的规格,实行盐、铁、酒类和铸铜的国营。他自己也以身作则,减少了宫廷的开支。这就是王莽的变法和改制。

    艺凡:结局呢?

    易中天:一败涂地。失败是必然的,因为根本就不切实际。且不说他得罪了多少既得利益者,也不说许多理想其实不过是幻想,单是货币改革就导致了经济混乱。王莽废除了通行已久的五铢钱,改为金、银、龟、贝、泉、布等货币,币种多达二十八个。结果农商俱损,经济萧条,民怨沸腾。老天爷也不帮他的忙,自然灾害频频发生。

    艺凡:最后王莽被送到了断头台。一个情商和智商看起来都很高的人,居然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做如此荒唐的事情,实在令人费解。

    易中天:直到现在,人们依然说不清他到底是改革家还是野心家,革命者还是伪君子,机灵鬼还是糊涂虫。但要说他是书呆子,则毋庸置疑。

    艺凡:为什么说他是书呆子呢?

    易中天:实际上他的某些改革,与其说是改制,不如说是更名。比方说,把两位财政部长的官名改成神话人物的名字,负责朝廷财政的大司农叫羲和,负责宫廷财政的少府叫共工。这简直就是视政治如儿戏。实际上,制度固然重要,却不是最重要的,也不是决定性的。

    艺凡:更重要的是啥呢?

    易中天:人与制度的关系。这种关系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这种制度是否符合国情和民意,二是这种制度是否符合文化传统,三是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是否能够与之融为一体。合则成,不合则败。这一点,看看屋大维就知道。且听下回分解,屋大维成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凡读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1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to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