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讲阿拉三姐的某国企厂,我们就叫它陕*厂吧。
陕*厂洋气得嘞,虽说我们那里是个紧挨二线城市的县城,可这个县城不一般,因为有好几个世界闻名的景区而使得小县城的GDP比一般的地方要高,当地的居民不用出门就能赚到“外快”,80年代当地就2,3个企业效益比较令人眼红,陕*厂就是其中一家著名的企业,这个厂每年招工名额很紧俏,在当地中学选拔考试招收一小批品学兼优的青年才能进去,大家都眼红能考进去的有运青年,那年我三姐就顺利的拿到了录取通知书,功臣还包括我的父亲(负责报名)我的二姐(学业指导,我二姐是学霸),还招到个别羡慕嫉妒恨的眼神,此处略去200字,详情我们姐几个很清楚,总之就是三姐非常幸运的托大家的福走进了陕*厂大门,从此她的命运改变了,人生走上了另外一个崭新的篇章。
下来我要细数它的洋气,洋气1:陕*厂的大轿子车(班车)特别洋气,每天几班倒,停在固定的线路上,就是现在三星啊、阿里啊之类的航母企业(他们也有班车)也不能及,因为那个年代有班车接送的企业很少,每每看着或者想着我三姐从班车上下来的身影我就觉得艳羡的不行,恨自己为啥还不能上班还在上什么狗屁学(上学那几年真没好好学习过,就是玩耍);
洋气2:陕*厂多半都是上海人,走近厂区就是穿插听着阿拉软语也是觉得够洋气够档次,他们讲究吃穿,吃的精致,穿的时髦,自从我三姐开始上班,性情都大为改变,举例说明:三姐小的时候也一样不喜叠衣服收拾自己的角落(包括床啊桌子啊柜子啊之类。。)姥姥就经常调侃她:风儿又开始倒簸箕咯。。。窝囊程度不少于我。然鹅,上班后,变啦!二姐都觉得吃惊,宿舍我们都去过,除了芬芳的那个叫紫罗兰拍的香粉的气味就是整整齐齐的床铺,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每年暑假我都蹭着蹭着要去她宿舍住几天,她一下班回来就说我:你看看人家张阿姨的床,多整齐,错了错了,叫姐姐,应该叫姐姐。边收拾我动乱的床铺边“指责”,顺便带我出去转,闻到喷香的烤红薯气味就问我吃不吃,那个时候,1.5元一斤,相当于现在150元一斤吧(那时候物资缺乏),我咽着口水摇头说太贵了,一转身三姐就买过来递我手里了,给我说一定要好哈学习,考到大城市去,看人家。。。。给我幼小的心里埋下了要飞,飞得高一点远一点的愿望种子。
洋气3:厂区仿佛是个独立的小社会,这里面有幼儿园医院学校,和家属楼都在一起,家属楼也分单人的,双人的,套间的,(我只记得有个楼叫母子楼),规格多样,有个可大可大的洗澡堂,我都到了大学时候还去集体澡堂洗过,里面条件很不错,不像道北,我每周和我妈要走一段路才能洗,条件简陋不说还要挨打(每次搓背都滋哩哇啦的哭喊,真不知道我妈是不是想把我搓一次就能管干净一年?)“痛苦”的往事一幕一幕啊。。。不过也有美好的回忆,有一次我和二姐去化肥厂洗澡回家的路上,在铁道里捡了十块钱,忘了后来我钱花了么反正我兴奋地都没顾上看钱上有没有沾上粑粑之类的脏东西。。。
洋气4、5、6.挺多的就不赘述了,反正童年的我从道北去陕*厂就是感觉在度假的同时也是一种“贴金”的感受,不知道你们能否理解, 但是我的确是这么想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