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讲里,我们的计划是介绍两个思维模型。第一,了解一下市场是怎么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这当中所释放出来的商业价值又是来自于什么原理。然后,了解一下垄断收益权,垄断收益权的概念是什么,它跟经营意愿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我会用一个共同的案例来阐释上面这两个思维模型,也就是我们早期的贸易公司史-东印度公司的历史。
一、理解贸易的三个经济学概念
下图是丝绸之路,也就是大航海时代前的国际贸易的主要承载。丝绸之路是一系列的城市组成的、以及城市之间的商路组成的一个贸易链路。它是一串从中国到欧洲、到中东和东欧之间主要的贸易驿站,或者说由贸易的中转城市所组成的贸易网络。
190120张凯夫【二】市场与产权我们能看到,中国有一段长城是沿着丝绸之路修的,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军事投资与贸易投资是有共同逻辑的。所以,能看到长城的关口,现在的玉门关,都是当时的贸易驿站。当年的贸易只是在两个驿站之间往返,它是一段一段拼起来的,所以丝绸之路的贸易不是今天的集装箱贸易,它是从长安运到安西,然后从安西运到和田,从和田运到萨玛尔汗,萨玛尔汗人再运到欧洲。所以,丝绸之路实际上是一系列的城市,和一系列这种短途往返的商队拼接起来的一个统一的概念,它并不是一条路和一个贸易路线。
这当中有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逻辑:为什么货从中国一路一路运输,都有人愿意把这个货往欧洲传?
我们去看史料,看丝绸之路上各个驿站的商品价格,就能发现尽管没有任何的协同,商人在丝绸之路形成了一个完美的价格梯度,同样的丝绸在中国最便宜,越往西越贵,到了欧洲的时候,丝绸就比原产地贵很多倍了。但这个价格梯度是天然形成的,而一旦有了价格梯度,本地的商人就有动力把这个货一路往西运输。
所以,这是早年丝绸之路贸易的形态。没有航海技术,市场经济的力量仍然可以让贸易发生。所以,我么来用丝绸之路的逻辑解释市场和贸易以及背后的三个经济学的原理。
首先,市场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这其中有三个经济学的概念:
第一,比较优势。
即:不同的人擅长不同的事。中国擅长丝绸,中国的丝绸就多,中亚擅长玻璃,中亚的玻璃就多。东西多了以后价格会便宜。
第二,供需与价格。
供不应求会拉升价格,供大于求会压低价格。中国的丝绸价格低,玻璃价格高,中亚丝绸价格高,玻璃价格低。当把两个因素放到一起的时候,就看到了贸易和市场的原动力,贸易和市场的原动力在于不同人对同一个商品有不同的估值。所以,当这个价差存在的时候,贸易就天然产生了。
第三,分析贸易带来的社会和商业价值(贸易价值)。
我们用贸易收益(gain form trade)。贸易收益指的是,在一次贸易中,买家剩余和卖家剩余的总和。买家剩余是一个商品的消费价值减去商品价格,比如一个东西对我值20块钱,卖了15块钱,剩余就是5块,在这次交易中赚了5块,就是我的消费价值大于我支付的价格。卖家剩余是商品价格减去生产成本,也就是减去它对卖家的那个价值。
例如对于矿泉水厂,水没那么值钱,所以对矿泉水厂来说水的价值就是生产成本1块钱。但我非常渴,所以对我来说这个水值20块钱。所以,若我们的一次贸易15块钱,创造了多少贸易收益?20块钱买了一瓶水,生产1块钱,价格15块钱,这次交易产生了19块钱的贸易收益。具体计算方法如下图:
190120张凯夫【二】市场与产权从这个小例子当中,可以得出一个关键点,贸易收益是跟价格是没有关系的。所以,交易创造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只和两个东西有关,和交易双方的比较优势有关,和交易双方的供给和需求有关,对同一个商品的供给需求差异造成了一个水位差,这个水位差就是的贸易价值。
所以,我们现在来看一个简单的习题,如下图:
190120张凯夫【二】市场与产权我们假设长安和萨玛尔汗两个城市正在进行贸易,长安盛产丝绸,萨玛尔汗盛产玻璃,从长安运往萨玛尔汗的丝绸的价格,以及从萨玛尔汗运往长安的玻璃的价格是对称的。假如汉代通信与运输技术极大发达,丝绸在萨玛尔汗和长安的售价会变成多少钱?答案:D。
下面为大家解释一下。首先,当运力和运输技术极大发达的时候,同一个商品在两地区之间的价格会趋同。只要有价差就持续会有贸易,只要有价差,就会不断有人把丝绸往萨玛尔汗运,这就是套利。只要有套利就有商品的流动,有了商品的流动,供需就会拉平,拉平以后价格就会变的一样。当总供给没有变化时,丝绸总量是不变的,不会是20块钱那么便宜。当把更多的丝绸从长安往西运的时候,长安的丝绸价格就会上升,总供给和总需求是不变的,唯一改变的是贸易技术。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把商品从一个地区运到另一个地区的时候,它的目的地的价格会往下走,但产地的价格会往上升。当技术无限发达的时候,两地的价格会被拉平,而当这个价位拉平的时候,它一定是处于一个中间状态,所以是40块钱。
第二题,见下图。当通讯与运输技术极大发达,谁获得更大收益?答案:AB。
190120张凯夫【二】市场与产权为大家解释一下。但运输和通讯技术已经极大发达的时候,长安居民可以卖东西卖的更贵,撒马尔罕居民买东西可以更便宜。而当运输和通讯技术极大发达的时候,两地价格会趋同(上题讨论结果),商人从中可以获得的收益就会非常少。
但在真实世界当中,两边的价格不可能完全一样,可能还有3块、5块的差价,那个差价就是商人最后可以赚的利润。所以,本身贸易是可以产生巨大的商业价值,是可以促进社会收益的。但如果仅仅有贸易价值,作为一家企业,假如大量的人进来,仅仅有贸易价值,也不一定能够把贸易价值转化成自己的利润。
所以,如果想把贸易价值转化成自己的利润,还需要别的东西。但当思考这个商业模型的时候,应该思考的是:
第一,出发点一定是在今天的社会当中是否存在萨玛尔汗和长安的情况,同样的商品在一边很廉价,在另一边却非常的稀缺。
第二,存不存在一种技术手段和一种商业模式的变革,能够把两地连接起来。
所以,如果我们看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滴滴的模式、早年平台型的公司,本质上干的都是这个事情。这些公司都是因为发挥了技术和模式的力量,发现了不同地方供给的水位差,而获得了一个非常大的红利期。
二、大航海时代的技术与制度创新
在历史上,降低通讯与运输成本的技术进步就是大航海时期的航海技术的进展--克拉克帆船。这种帆船使得当时世界的贸易路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航海技术发展之后,就已经让世界形成了一张贸易网络(如下图)。
190120张凯夫【二】市场与产权这是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所构建的世界贸易网络。在这种网络背后,能够看到有几个变化:
第一,它已经不是点对点的贸易了,它从一个丝绸之路变成一个贸易网,可以极大地释放更大的贸易价值。
第二,很多时候这个贸易变成了直连。一个船队可以得到所有的利润。
技术进步释放了多大的经济价值呢?
第一,1580年在英国市场一磅香料的价格,丁香是11个先令,肉桂是10个先令6个便士。每个香料大概是一个普通工人1个半月的工资。而这些香料的产地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在当地的岛屿这些香料基本不值钱,所以只要你能把船开过去运回来,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利润。
第二,3年零2个月。这是叫做James Lancaster在1591年去印度做一次航行所花的时间。航行过程中会经历很多波折,走的时候198个人,回来的时候只剩下25个人。3年时间死了100多个人,带回这么一大船香料。Jams Lancaster后来变成了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第一任船长。
所以,当时的跨大陆贸易,有几个核心的商业特征:
第一,利润极高。跟高利润相伴而生的是非常高的风险。
第二,资本投入巨大。
第三,利润空间的维持取决于垄断与市场进入。
核心是存在着一个竞争与市场的矛盾。如果想迅速发展市场规模,就应该有竞争,但如果要维持利润空间,就需要一定的垄断收益权。
由此就产生了相对应的三个制度创新。这是站在1591年,当时英国的这些有野心的贸易创业者要回答的3个问题。
第一,为了解决高利润、高风险的问题,诞生了一次性的贸易合伙公司。当时的公司是每搞一票就去注册一个公司。公司实际上就一纸契约,规定共同出钱,共同找人,共同造船,利润分享,风险共担。所以,公司诞生的第一天起的第一个使命,就是进行利润分享和风险分享。
第二,为了解决资本投入巨大,诞生了股票交易所。当时的"职业经理人们"意识到了仅靠创始人的原始资本是不够的,需要开放资本在全社会进行融资,所以股票交易所作为一种现代经济中重要的制度得以创立。
第三,产生了特许公司。比如当时的荷兰、英国、东印度公司、密西西比公司等在公司成立的第一天都要干一件事情,去跟各自的政府游说要求垄断权。而政府通过这种垄断权,保证了少数经营者的确定性和垄断收益,从而让他们有更强的投资意愿和经营意愿。
所以,这几个制度创新为1600年-1800年之间200年时间大型垄断式贸易公司的诞生做了铺垫。所以,航海技术创新让经济价值得以释放,同时又有了制度创新。当这两个因素都存在的时候,这些大公司就开始蓬勃发展。
下面是一道连线练习题,左边是4个制度创新,右边是4个经济学原理。
190120张凯夫【二】市场与产权合伙公司使得生产资料可以市场化流转,就是首先实现了资本聚集,提升风险耐受力。所以公司的第一属性是把资本聚集起来,不是各投各的,可以凑钱一块干活,所以1跟D是有连线的。股票买卖的实际上就是公司本身,股票买卖的就是生产资料,所以股票交易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资料的流转。有限责任制是降低破产风险。特许哦公司是确立垄断收益权,提升经营意愿。所以,如果我们连一下这个线的话就是上图的样子。
所以,每一个制度创新背后,都有一种经济逻辑,然后这种经济逻辑最后导致大公司可以调动资本,可以有足够的经营意愿不用担心在经营当中的风险。
这些当时的制度创新,为后来的公司制做了铺垫。今天的公司很多基本逻辑跟当时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实际上,很多重要的因素在几百年前就已经被铺垫好了。比如早期的特许公司就已经有了法人制,在法庭上有自然人可以享受的几乎所有权利,可以以公司为名制定契约,公司不是你公司的股东,公司本身是个独立法人。股票交易当时也有了,有限责任制虽然没有立法,但是有一些早期的尝试,但当时唯一一个没有做的事就是公司的成立和经营范围都是由国家或者皇室规定的。今天办公司也有个经营的范围,但它是可以变的,当时是不可以的。
所以,现代股份制公司4个选项都是勾,但这背后又花了大概100多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最后两个东西的突破。其中一个是1844年的公司注册制和当时的有限责任制。
190120张凯夫【二】市场与产权当时这两个政策的落地都是在美国先实现的。一个是准入,一个是有限责任。当时美国的州有自己的立法权,所以很多州为了吸引公司进来,就先给公司提供了有限责任和自由准入,因此地区(不同州)之间的竞争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所以,这是第一波大公司产生之前,背后的一些经济上的原理。
给大家看一些数字,就是这种制度创新使得当时的东印度公司门,做上了什么样的规模。
190120张凯夫【二】市场与产权第一,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运力在顶峰期间,有4500多条远洋船只,垄断了世界上将近1/3的运力。
第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私人军队顶峰时期有26万名士兵,远远大于皇家军队的数量。
第三,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市值在顶峰时期,换算成今天的美金是7万亿。
所以,每一个时代有时候会诞生一些大公司,有一些时代属于小公司,但是东印度公司的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诞生了巨头的商业时代,这背后的逻辑就是垄断、贸易、技术进步、制度创新。
三、理解经济史的思维模型
回到思维模型上讲,第一波伟大的公司,从哪几个点上释放了商业价值?
首先,是商品的流转,然后是股权的流转。商品的流转释放了航海贸易巨大的利益空间,股权公司的发明和股市的建立促进了生产资料的流转。
第二,法人制给予了公司一系列法律权利,去人格化,并且有了垄断贸易权,这两件事情保证了产权和垄断收益权的制度创新。
这两个要素即便在今天,对市场经济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时间往后推300多年(中国七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开始,中国的经验是什么?
第一是确权,确权(收益权),第二是流转(市场化)。
回到1978年,我们首先开始确权的是土地,即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有了股权、土地交易,每一次重大的改革都为中国经济创造了一波巨大的红利。
确权也是类似的。早年的时候,先确收益权,后来慢慢的再去确产权,然后再去做企业产权的确定,同时通过国际化加入关税贸易总协定,加入WTO,使得我们国际上的流转和市场化程度得以极大的释放。
所以,用同样的经济逻辑去思考,就会发现相隔几百年两个国度发生的事情,不变的是经济原理。
其实中国的改革史和中国企业家精神的释放的基石也是这两个思维模型或者这两个经济原理。竞争与垄断之间是有矛盾的,产权与流转之间本质上也是有一定的矛盾的。下面我们用下面这道题来看一下这个矛盾。
190120张凯夫【二】市场与产权三种生产制度,从资源分配的效率上讲,哪种制度的分配效率是最高的?
(1)肯定是效率不低,每年都可以根据你的情况动态分配,(3)的分配效率也挺高的,(3)允许转卖和流动,市场本身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1)和(3)都是资源的匹配效率和利用效率比较高的,但一这种制度有短期行为的问题:它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但是降低了生产意愿。(2)包产到户一定是有生产动力的,但(2)的分配不是最优的。(3)是可以实现这两种制度的优点。首先,市场交易可以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因为有产权,我吃的每一铲的肥,我修的每一个水渠,每一个篱笆,都可以让我这个地卖出更高的价格,所以我也有更强的经营意愿。
所以,如果看不同的思维模型之间,有时候是有小的冲突,但是也有统一的可能性,所以还是回到思维模型:市场和流转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垄断(收益权)提升经营意愿。
四、本讲小结
最后我们回到大图。这张图的核心是,技术进步跟制度进步共同作用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波伟大的公司。
190120张凯夫【二】市场与产权本讲我们介绍了两个思维模型:
第一,市场的流转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我们可以用它来理解国家政策,理解很多大的平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这背后有3个公式:(1)贸易收益是买家剩余跟卖家剩余的总和;(2)剩余的多少取决于供需和比较优势;(3)买家剩余是消费价值减商品价格,卖家剩余是价格减去成本。
第二,垄断收益权提高经营意愿。
垄断收益权跟伟大的公司之间永远都是非常紧密的。没有一家垄断的公司和伟大的公司没有进入壁垒。早年的进入壁垒可以是皇室授权,可以是武力,可以是你的枪比别人多,你可以是跟政府把事谈下来了,比如说东印度公司。但是,今天或者未来,还有很多其它构建进入壁垒的方法,如技术优势,专利制度跟工业革命之间的关系。如成本优势,二十世纪初伟大的公司,当时的能源、矿产行业。
最后,用这两个思维模型,我们可以对我们下一波的技术进行一些畅想。问大家几个问题:
问题一:人工智能(AI)很热,请问人工智能底层技术是否是一个可以垄断的技术?
学员回答:很难。因为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是大数据,大数据在不同公司有不同的维度,所以它在垄断方面具有相当大的困扰。
是的,确实很难形成垄断。原因是:
第一,应用场景和数据非常不一样。还有一个重要的趋势,就是今天其实大家能够看到,这里的领先者都在做开源这件事情,就是我们今天人工智能的底层技术变的越来越标准化,有些风口浪尖的公司,它们有非常独特的东西。但是,一个一般的公司我随便搞一搞,也能做到一定的水平。未来如果我们技术的前沿是否能够做到足够牛,一个普通的公司进入门槛没有那么高,这件事情我们可以想一下。
问题二;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是否会形成一定的垄断?
这个其实刚才那个同学已经讲到了。核心是技术本身没有那么容易形成垄断,但是数据和场景有可能是高度垄断的。
所以,这些是我们对未来的一些畅想,但核心是这个问题的答案决定了未来的产业结构。如果有垄断的公司,有可能会有一家独大,如果没有垄断,可能会有非常多的小的创业公司不断进来。有可能每一个行业会有一家公司人工智能做的非常牛,但可能不会有大一统的公司把行业都做掉,未来还是根据行业细分的。这些都是一些对未来的预判和一些讨论,没有正确答案,但我们可以用刚才那个思路来去分析一下。
问题三:IOT芯片是否会带来新的一轮规模效应跟成本优势?如果会,会出现什么?如果不会,会出现什么?
这其实决定了未来的产业格局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比如CPU、GPU、Google做TPU,会不会单独有一家,会不会变成Google?不知道,但我们可以大胆猜想。
最后,区块链会怎样改变市场跟契约的逻辑?
这是我们的希望,我们先不说币。区块链的技术,我认为它是一种生产关系技术,可以解决信任问题,可以有智能合约。如果说未来有一天区块链找到好的用例,会不会改变我们市场契约的逻辑,从而又一次释放刚才我们说的市场的力量,促进资源更有效的流转?
这是一些站在今天,我们可以用这两个思维模型去问的一些关乎未来的问题。每个问题的答案,我认为会回答我们这堂课一开始的那个问题,就是未来15年,伟大的公司将会产生在什么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