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行20210711
一年一度的高考,报考吉林省本科阶段已经结束了,在5天时间之内,每一个同学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报考学校和专业。大家的选择权是一样的,但是机会却是不同的,分数不同选择的机会也不一样。
没等报考很多人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我们常说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说在起跑线上,但是对于报考这些事情,很多同学和家长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特别是第1分段的家长,平时自己没有时间学习,不愿意去学习,对于报考一头雾水,一无所知,什么专业听起来都是第1次干什么的,根本不了解孩子们,因为学习成绩一般对自己的未来也很迷茫,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干什么。对于报考也想重视,但是不知道从何下手从哪里去学习,一瞅就烦躁了,索性就放弃了。从态度上来讲,这些孩子和家长就已经输在了报考的起跑线上。
从获取信息的渠道以及人来讲,很多人的信息从来源上就是不正确的。很多家长和同学没有静下心来,从根本上研究专业和学校。而是图省心,东问一句西问一句,从老师嘴里,从同学嘴里,从身边的人嘴里,东听一句西听一句,然后就根据这些乱七八糟的信息来进行自己的报考。这样做出来的决定往往很多是不正确的。因为获得信息的人员复杂,层次不同,对于400分的家长的选择和600分家长的选择根本就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询问信息,你一定要根据我们自身的分数来做出相应的选择。报考绝对是1对1量身定做,即使相同的分数,因为性格特点不同,男女生不同,将来的目标不同,报出来的学校和专业也是大相径庭,各有千秋。
学校专业选择的好,往往录取的非常满意。我们很多孩子和家长在选择学校的时候非常的茫然,不知道如何去选择什么样的选择是正确的是适合自己的,根本没有一个良好的标准。第1类误解往往是什么热门就报什么,比如说计算机专业比较火,大家选择的人特别的多,但是如果你家的孩子性格特别外向,根本坐不住凳子,不愿长期坐在电脑前进行编程工作,这样的孩子就不适合计算机专业,应该适合管理类专业。第2类武器往往是家长认为什么专业好,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就按照家长的方向来进行报考,结果孩子到了大学之后根本不喜欢这样的专业,或者不适合这样的专业,学习起来索然无味,因此不愿意去学习,导致退学或者混了4年,毕业就改行的大有人在。第3类就是盲目听从孩子的选择,孩子读了10多年书,对外面的世界和社会根本不了解,有的时候他的认知是非常片面的。特别不成熟的,有的时候就是一时的冲动来做出的选择,往往毕业的时候选择工作的时候就会出现极大的困难,学习的时候也会发现大家说好的专业,你根本学不明白,不适合去学习。
总而言之,报考是一个人综合的选择,涉及面非常的广,一是孩子适不适合学习此类专业,二是这个专业将来就业好坏,在社会上就业难度怎么样?三是这个专业家庭资源能够提供多大的帮助?4是孩子是否喜欢这个专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如何报考,如何选择是非常重要的,此时此刻,选择大于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