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则小故事《误会》
早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地方,有一对年轻人结婚,婚后生育,他的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
他忙生活,又忙于看家,因没有人帮忙看孩子,就训练一只狗,那狗聪明听话,能照顾小孩,咬着奶瓶喂奶给孩子喝,抚养孩子。
有一天,主人出门去了,叫它照顾孩子。
他到了别的乡村,因遇大雪,当日不能回来。第二天才赶回家,狗立即闻声出来迎接主人。他把房门开一看,到处是血,抬头一望,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主人发现这种情形,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大怒之下,拿起刀来向着狗头一劈,把狗杀死了。
之后,忽然听到孩子的声音,又见他从床下爬了出来,于是抱起孩子;虽然身上有血,但并未受伤。
他很奇怪,不知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再看看狗身,腿上的肉没有了,旁边有一只狼,口里还咬着狗的肉;狗救了小主人,却被主人误杀了,这真是天下最令人惊奇的误会。
其实很多时候,产生误会的事,往往都是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方体谅对方,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
误会一但产生,就会一直只想到对方的错误,误会就会越陷越深,最后弄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就像上面这则故事,对无知的小狗发生的误会,都会有如此可怕严重的后果,想想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很多误会,后果更是难以想象。
其实面对误会,我认为首先要学会谅解。比如当你对这件事情不理解,或者是误解时,,学着换位思考一下,别人是不是有什么苦衷,不要一味的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
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要总是想当然的认为,我已经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了,很多时候很多事我们只要多一句询问,或复述一遍你认为听到的内容,给对方一个机会改正其中任何的误解,结局就会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同样的词和句对不同的人来说,它有可能就意味着不同的内容。所以,多一份理解,就可能少一份伤害!
第二则小故事《钉子》
有一个男孩有着很坏的脾气,于是他的父亲就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就钉一根钉子在后院的围篱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钉下了37根钉子。慢慢地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
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再也不会失去耐性乱发脾气,他告诉他的父亲这件事,父亲告诉他,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一天天地过去了,最后男孩告诉他的父亲,他终于把所有钉子都拔出来了。
父亲握着他的手来到后院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好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围篱上的洞,这些围篱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你生气的时候说的话将像这些钉子一样留下疤痕。如果你拿刀子捅别人一刀,不管你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话语的伤痛就像真实的伤痛一样令人无法承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