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
2023-12-30
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
没文化,真可怕,可"文化"到底是什么?
是学历,是经历,是阅历,还是……
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在任何的地区以及国家,思想以及自由可能都是最昂贵的东西,他们虽然不是具体的实物,但是却是最重要的的,不可以被出卖的!
当然,也有出卖的现象,毕竟人各有志吧!
“无事袖手谈性情,临危一死报君王。”
中国书生的千年局促与荒诞就在这十四个字里了,我们这一辈就应该学习做一个“没有君王的书生”。
只是,我们都有了自己的“君王”!
作为知识分子,你必须有一份不以此为生的职业!
这是罗斯福的一句名言,这句话说得那么的准确,说出了很多所谓的文化人的虚伪以及不知所措。
罗斯福的这句话里有一种决然的挣脱,它告诫我,读书人应摆脱对任何外部组织的人身和物质依附,同时,其职业选择应该来自兴趣和责任,而与生存无关。
这是一种来自西方的价值观,最远可追溯到亚里士多德、以及奥古斯丁!
他将具有道德行为能力的人局限于“有产男性公民”,即“无恒产则不自由,不自由则无道德”。
在一个一切均可以用财富量化评估的商业社会里,思想自由不再是一个哲学名词,而是一种昂贵的生存姿态,它应基础于财富的自由。
因为,书生不能有“君王”,即便为了理想,也不行。
浮生如梦,这一路走来三步一叹,别别扭扭。
自由是世俗的,它不在空中,不在别处,它就在地上。
作为一个读书人,能否自由地支配时间,能否自由地选择和放弃职业,能否自由地在四月去京都看樱花,能否自由地与富可敌国的人平等对视,能否自由地抵制任何利益集团的诱惑,这一切并不仅仅是心态或勇敢的问题,而是一种现实能力。
与自由相比,理想则是一个人的自我期许和自我价值呈现的方式。
千百年来,无数中国读书人为了理想以身相许,他们把自由出卖给帝王、党派或豪门,试图以此换取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我看来,这是不值得的。理想是一个“人生的泡沫”,可大可小,可逐步实现,也可以不实现。
但是,自由不可须臾缺失。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论及“人的荒诞性”,曾说,“一个人始终是自己真理的猎物,这些真理一旦被确认,他就难以摆脱。”
那么,一个人能否拥有与之制衡的能力?
加缪提供了三个结果:我的反抗、我的自由以及我的激情。
重点是“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