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年初,我都会设立一年读50本书或者100本书这样的计划,似乎读完了这些书,就可以让自己能力倍增,自称为一个有文化的人。可事实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太多的信息呈现在我们面前,为了谋生,我们让阅读这件事变得肤浅而盲目了。
几十元的书VS几千元的培训,你觉得哪个更划算呢?如果能够汲取一本好书的精华,它远远胜过参加一次培训或者讲座。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我们需要将其花在有价值的事物上。
从选书到读书,它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我们需要避免自己陷入鱼龙混杂的书海中而。据调查,中国每年以十几万的新书品种数在增加,在这个庞大的数字后面,有多少书是对我们有用的呢?慢慢地,你会发现很多书其实说的都是同样的内容,只是变换了一种说法而已。
首先我们先从选书开始,花多一点时间选一本好书,就能节约下你看一本差书的时间,这是非常值得的。在选书前,要进行思考:
1、你最近想要提升哪方面的能力或者想了解哪个领域?
2、你最近想要了解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带着这两个思考,开始选书,会让你从自己的想法出发,选到合适的书。
然后带着自己的思考,开始选书。这时候,可以了解下作者,不要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牛人,就认为这本书是好的。看看这本书前言及自己感兴趣的1-2页章节,你大致可以判断这本书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然后,你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下这本书的作者经历,是否和书中的内容匹配。说明白点就是作者多年的工作、事业经历是不是真实存在,还是杜撰的经验而已。
---------------------------------------------------
读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被作者的“名”所迷惑,认为作者的所说即是真理,并带入到生活中,这其实是一种盲信。作者写这本书的年代和今天有什么不同,作者的人生经验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所以,我们需要在读书的时候,跳出来,发现作者的思考过程,并找到这背后的其来有自。
以我为例,在读书的过程中,都会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标记:
(1)在重要内容下面画波浪线;
(2)在重要内容上加批注,然后将该页折角做批注;
(3)用记号笔涂抹关键词;
具体读的过程中,按照如下步骤开展:
1、认识作者、书名、序言和目录
书名、序言及目录为整本书奠定了一个基调,它到底是在讲什么?即确认文章整体的核心思维元素,它是一个观点,还是一个方法等。然后了解作者的经历,为后面章节的阅读奠定了基础。
2、为每个章节定性,并解构
我们需要理解每个章节到底在讲了什么?书中的章节会用很多具象的例子或者一些不懂的“名”让我们无法理解它到底在说什么?这时候我们需要将具象的例子进行抽象,最简单的方法是用大白话将书中想要表达的内容阐述出来。在每一个章节解构过程中,我们需要判断其思维元素是什么?比如定义、行为、观点、事实、示例、方法、分类。
3、找每个章节中思维元素的联系及章节与章节的联系
通过定位思维元素,明白了原文到底讲的是什么?然后去找出每个章节内象之间的联系以及章节与章节的联系。以此慢慢串联,会找到文章中段与段的联系,同时也是把作者的很多“名”还原到作者的思考过程中。
4、对比融合
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和作者思考过程的异同点,从而进行深度对比和思考,重新对书中建构的思考模型进行思考,是否需要重新优化和修正。
5、回顾.
(1)每周花30-50分钟回顾书中梳理的内容;
(2)每月花1-2个小时时间来回顾这本书的收获,比如重要的知识点和带给自己的改变,以及是否需要重新优化和修正。
6、清理
(1)清理的标准是你认为你已经获得了你所需要的东西,那就果断地扔掉吧!
(2)清理周期为每个季度末对三个月前收集或梳理的内容,进行最后一次回顾,然后将他们有选择地清理掉。
当你阅读了很多书,而且非常努力,却发现自己依旧没有什么进步,其实是因为我们不知道该如何高质量地阅读,精选经典书籍,并不断精读并完全内化吸收每个主题,并与自己的工作、生活、学习完成紧密连结,形成强大的系统建构实战性知识体系的能力,以及提升自己底层的通用能力。因为这才是决定个人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参考资料:《杠杆阅读法》、《思维力训练营-其来有自读书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