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听了几天的讲座,特别是今天的夏建华老师,已是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的他,依旧活跃在一线课堂上。更让我对于教师职业成长三种境界的思考更加清晰起来。
第一种境界就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也就是邱国民教授所讲的“经师”。这个阶段的老师兢兢业业,不遗余力的把课本知识,认认真真的传授给自己的学生。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虽然不够先进,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精于指导学生识记、做题和考试。课堂上忙于完成教学任务而疏于师生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勤勤垦垦的教书,老老实实的授课,无暇考虑自身的发展和成长,而且课堂总缺少了一些生气。
第二种境界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教师在忙碌之余,经过思考沉淀之后,选择学习和追求自我成长的阶段。可能是偶然的一次外出学习,受到了专家教授的指引;或者教育教学研讨时听取了“名师”的课堂教学展示;亦或是公开课优质课受到了鼓励和启发。激发了沉默已久的头脑风暴,于是不断反思自己教学中的得失,无所获之时又会去翻阅更多的专业书籍,争取更多的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虚心请教,勤于实践,课堂逐渐拥有了一些生命的气息。
第三种境界“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教师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不断的优化教育教学资源,基于教学目标的教学过程设计,加上具有实效的课堂学生活动,让自己的教学由关注“老师教”过度到“学生学”。逐步的在向研究型的教师迈进,随着自身对于教育教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反思中成长,逐渐拥有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精心备课,关注学生,课堂流畅清新、沉稳大方,多了几分灵气。
一个有更高价值追求的老师,成长之路必然会经历这样的三种境界。从注重知识传授到强调创造思维,再到人文素质的培养,经历从“经师”到“导师”再到“人师”的蜕变。从只顾“埋头走路”到学会“抬头看路”再到精于“低头选路”,路还是那条路,但我们的心灵早已走的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