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开始了,我很想利用假期让学生们补一补几何证明的短板。每天两道题,我讲还是学生讲?这个问题的答案最后我选择了相信学生。当然这其中有我想偷懒的嫌疑,不过从台前走向幕后,看着孩子们的精彩亮相,我由衷地为孩子们点赞!
设计好表格,订好日期和题目,讲题人在群里发动有能力愿意展示的学生主动报名。最后根据报名情况安排好具体哪个人讲哪道题。讲题人会提前一天把他录好的视频发给我先行学习,审核通过,第二天他会发到班级群里。
运行三天了,我收获了这样几个没想到:
1.学生们的勇气可嘉
虽然都没有达成我想要的15人目标,但是每一个敢于挑战的同学都值得肯定。人数少就意味着参与的同学机会更多,原本每人讲两次,现在可以有三次展示机会。



大家看看上图中这位家长的留言,我是真的很受感动。学生们平时在课堂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顾虑,生怕讲不好同学们会笑话。其实真正懂事的同学是不会笑话人的,平时课堂中学生们的包容性很强,有时会比我这个老师做得都好。家长推一把,孩子就收获一次机会,从而收获自信和成长,这是花钱买不来的哦!
2.热情参与,研讨氛围浓厚
第一天的题目钰婷同学有新思路,第二天的题目晨昊同学有好方法。特别表扬一下晨昊,专程录制视频,进行讲解,还特别谦虚,生怕给讲题的同学带来压力和不快,情商很高。班级群里有了学生们的互动,有图、有声音、有影像,还真的挺热闹。我当初也是想借砥砺攀登卡来激励学生们的互动参与,没想到效果不错!
3.“小老师”表现可圈可点
每一位“小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一点相同之处,他们都特别的认真对待这次任务。几乎都是反复录制了好几遍视频,有的还专门进行了剪辑。他们会很自觉的在前面进行一个自我介绍,在最后很谦虚的说,如果有好的方法欢迎指点,提醒同学们及时交作业等等,很有范儿!
他们还都会带着同学们读题,审题,有的会讲到如何根据已知条件挖掘更多的隐含条件,有的还会讲到怎样想到会这样做辅助线,有的还会讲到类比学习。从他们的讲题过程中,我能看到自己平时讲题的一些影子,看来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真的是根深蒂固的、潜移默化的。当然我也能从学生们的讲解中学到很多,比如干脆利落,比如耐心细致。
4.有压力,有动力,有创造。
放假前我把每位同学的答案都收了起来,也就是说同学们是没有办法依靠现成的答案来解题、讲题的。可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压力,学生们更有动力,然后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来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让学生争当“小老师”的活动,我也有所触动。
1.相信学生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相信学生有无限潜能,怎样激发他的这种潜能,需要我们有智慧的思考。
2.敢于放手
从一开始我想自己讲题,到后来改成让学生讲题,这个放手的过程其实也挺艰难的,因为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担心。这个过程有点像当初孩子学走路的时候,总是不敢放手,总是怕他摔倒。可是看着他踉踉跄跄自己迈出脚步,去找寻自己想要的东西开心快乐的样子时,你会发现孩子自己能走该有多好。就像现在,我看到学生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无比欣慰。
陪伴学生一起成长,很开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