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时候因为受哥哥的影响,对写毛笔字很是感兴趣。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门叫《写字》的课本是我学生生涯打发课余时间的进行"书法鉴赏”的基本的"范本"。因为家境贫寒,我的整个学生时代,不但买不起临摩用的纸,连一本字帖也无法拥有。
我对书法的兴趣,在我现在的记忆里,是那我还没有到入学拿龄的5岁的年龄,因为过年大哥写春联时,就叫我在他边帮他"研墨”,为节约过年的用钱开支,我哥就让我用那时土灶里烧火做饭时,木柴烧尽后留下黑色的,大的一点“木碳块”。他一边写对联,一边吟诵,当然也就避免不了,要我跟着他一起念,并且还"考验”我记没记住。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大哥过年时轮流的两幅常写的,当年画帖在家中堂屋东西两方墙上的对联。一幅是"翻身不忘共产党,吃水不忘控井人”,一幅是"革命千秋业,江山万代红”…
但是大哥的学历只是五年级,中间跳级两年,实际上他头尾只读了三年书。就走出了校门,成了生产队的一个小小普通社员。加入了为生产队的"队列”中,由小社员“放”牛"赶麻雀”"晒收谷子”到最后的改革开放。他从师做泥水匠,我也步入了学校。。
所以正是由于过年的时候,大哥这段集中时间让我帮他"研墨”,让小他九岁的我一边看写春联,并一边教我读春联的这样的“耳濡目染",我也就开始了在我时不时的在自己无忧无虑的年龄,偶尔用他过年的方式"研墨",到处画"黑道道",照着没有褪色的春联一横一竖"学书法”的启萌。以至于我真正的在学校学习了《写字》,而且能照着每年《历书》书写春联的时候,我就接过了每年过年"春联”的书写。但是我那时候不知道有“书法艺术"和“书法家”以及“书法艺术作品创作"的概念。
纵然这样,我读小学一年级时,我也因为一手“中规中矩”的字,而深受语文老师的喜欢。每个同学都害怕的,全校最严厉的语文老,几乎没有批评过我一回,既使偶尔的上课无意中违反了纪律,他也只用“目光示意",予以警告。数学老师还特意问我"字怎么会写这么好"…
我真正的炼字,是读三年级后的毎个学年发的每本《写字》课本。那是一本16开版,不到30面的薄册子。三年级是一种纯简化字的,作为"描红”学习基本笔画和运用毛笔写字的基本方法,了解字体结构用的。但是老师课堂上只讲过了一次。四年级是带有繁体字的,现在知道是从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择选的范字,但是语文课上,语文老师没有上过一堂课。但是我也利用课余时间,经常照字,用水在地上练习。五年级的《写字》课本所选的范字,是我到目依然喜欢的欧楷《九成宫》的选字。这本《写字》为我喜欢欧楷,打下的根深蒂固基本笔画概念,结构比例的基本体验,是我写字"有型可辨”不走样的,并始终坚持不懈的动力的源泉。我就是用小学时学校发的这三本《写字》课本,作为我的所谓的"书法”学习的教材。而回顾整个学生时代,小学时代学校所发给我们学生的三本写字课本。我最喜欢的是五年级的那一本。以至后来的初中三年,我基本上都是用那本《写字》课本来炼字的。而且那个时候,我每个星期日,没有作业压力的晚上,我都要将房间所有没有遮盖的泥土地上用水将《写字》课本上的字全部临完,一写就是那个时代经常用作探看病人用的"礼品"---"罐头”之"罐头"吃完后的"罐头瓶"一罐头瓶的清水。这也是中学时班主任语文老师讲课时那一首漂亮的榜书对我的影响而推动的结果。
直到我走出校门后很长的一段时期,我都以自己读五年级时候,学校发给我们学生的《写字》课本,来作为我的"书法”的学习教材。我也是因为此为起点,在我走上社会的日子,找到了"神交久矣”的真正的范本,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及他的《小楷千字文》和《行书千字文》以及佛教经典《心经》等范帖。并且知道了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赵孟頫,文征明,邓石如以及启功,刘炳森,田英章,张永明,李刚田等古今书法大家。正因为受这些传统书法家之传统美学观念影响,我也对当下那些打着"书写个性"的多样化,打着所谓的“艺术讲究创新"的那些大咖们的"心浮气躁,肆意妄为"的“丑书”和"江湖字体"而不屑一顾,乃至情不自禁,义愤填膺…
我的"书法学习"的历程,让我懂得什么美的艺术,什么是真诚的艺术,什么是给人以"榜样的力量”的艺术。我的"书法学习",使我懂了干好一件事不难,只要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通过自己后努力,你就能体会到下“功夫"后那"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喜悦,让自己明白什么叫“成绩”和"成就感",并明白"锲而不舍,精益求精”这圣贤之言的真正的内含。通过“书法学习”,你就能从书法点画,结体,章法的"三要素"明白"不遵规矩,难成方圆”的意义,并且明白"明规矩,守规矩,脱规矩,合规矩”它们之间对干好事情的"辩证法原理",不但对学习书法如此,就是做人做其他的事,也都遵循"此理"…
这就是我,"书法学习"的历程,也是我"书法学习”的感言。以期对大家有一点点启示与心灵上的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