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也说“互文”

也说“互文”

作者: 无香一一 | 来源:发表于2023-11-02 09:19 被阅读0次

    今天读到简友的一篇文章,谈说“互文”这种特殊修辞手法,觉得说得很好很对,但因为它没有比喻、拟人等修辞在小学即学习,又易理解,使许多人忽略之,或不易想到,那么在读文言文或古诗文时容易产生歧义。

    就是这个友友的文章,引发

    互文:即上下两句或几句讲的是一个意思。句式上往往是对偶形式或排比句式等。

    其实,现在初一就专门学习了这种修辞手法,主要在《木兰诗》一课,这一课互文句特多,下举几例:

    例一,“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两句话一个意思:我家没有长大成人的男子(可以参军)。

    这里括号里的内容是原文字面没有说出的内容,但句中含义有这个意思,我们新补充进去的,让句意更明确,那么补充内容可有可无。有的是按原句直译说不通的,今人译时为了句子通顺又补充的成份,这个补充必须得有。这里补充的应属前一种情况。

    例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北市买辔头,南市买长鞭”,并不是说去一个地方买一样东西,意思是东奔西走,忙忙碌碌地准备各种用品。这里就是四句排比,突出木兰或她家人为她出征做准备时的紧张忙碌。

    “开我西阁门,坐我东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也两两互文和对偶。即木兰刚到家,高兴地开开这屋看看,那屋看看,在各屋的床上坐一坐;脱下战袍换上从前的女儿装,对着当窗的镜子梳妆打扮。不仅把木兰回到家时的喜悦兴奋,也突出了木兰作为普通青春女子的爱美心性,让我们觉得木兰虽是战场上智勇双全的战士,但并不单单是一个“女汉子”,她并未失去女性特有的柔美,甚至还显得娇俏活泼。这样,我们会更觉得木兰多年在战场上与男子并肩作战之不易。

    特别要提点的,尤其有初、高中学生的友友要注意,“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一互文句考试出现率特别高。

    这句话有两个“死”点;一是考“互文”修辞,将军、壮士不能分开译;还有一个是百、十两个“约数”,不能按具体数字即“确数”来译。“百”泛指多,“十年”形容时间长,否则和后面的“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就对应不上了。这个“十二年”,也应指时间长,不一定是具体指十二年。但从两处时间可看,木兰从军肯定在十年以上。即使是约数,我们也会说三两年、三两个等泛指少,千、百、万泛指多,泛围大小不等。确数解释时,会说“实指……”;约数解释时会说“泛指……”。

    正确译法应是:将士们多年(或长期)在战场上经历千百次出生入死的战斗,终于赢得凯旋而归。

    若把将军、壮士分开译,或百、十按确数译,往往出一处错误即得零分。

    下面再列举一些文言文、古诗词中的互文句: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前出塞》)。

    都是说一群人既像征途上的蓬草一样飘零着,又像北飞的大雁一样成队列,出了边塞进入胡人境内。

    2)居廟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无论当官不当官都忧国忧民。并不是说在朝庭里时,挂念百姓;被贬出朝庭了,为君王担忧。

    3)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因为看到的景物好坏个人得失而快乐或悲伤,只放眼天下,为国为民。就是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

    4)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日常囗语中也常用互文修辞。这里说的并不是实指公公和婆婆吵架闹矛盾,而是泛指所有人闹矛盾了,互不相让,各说各的理。

    这样,你对互文这种修辞是不是真正理解了?

    其实我们传统汉语中还有顶针、回文等修辞手法,特别有趣,若用得好,真的会让文字活色生香,优美有趣而吸引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说“互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og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