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力管理:巧用分工思维,牢牢掌握关系中的主动权。
比如分工:每个人负责好自己应该负责的事情、我们不用为别人的工作负责、我不用为他人的困扰负责;
我不必为他人的困扰负责:“老板是不是生气,老板是不是对我不满意,那是老板的困扰,我不应该为此负责。我把老板的困扰加在自己身上,就是我搞错了分工。”不为别人的困扰负责,可以让我们甩掉本不该我们承担的包袱,轻松做自己。
也不要把自己的困扰推给别人。人和人最根本的差别,是认知的差别。这也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法---不刻意纠正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专注影响他的认知。
我不用为他人的困扰负责,我也不会把自己的困扰推给他人。用精炼的一句话说:谁困扰,谁负责。
2、行动管理:快速有效地说服别人。
他拖延是因为他想最后一天完成。一个人的行为决定了事情的结果。而一个说了算的人,一个让人信服的人,靠的不是大嗓门,不是盛气凌人,而是非常准确地改变对方的心理预期,从而举重若轻地改变对方行为的能力。
改变心理预期,就没有难事。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找到他的痛点,精准地改变他的心理预期。
-快速有效地说服别人的步骤一:从对方出发。(要明确让他知道,假如他现在表现不一样了,结果会有什么差别;要保证结果上的这个差别,是他真正在乎的。)
-快速有效地说服别人的步骤二:明确执行人。(在管理预期时,除了从对方的角度出发,一定要明确执行人是谁。)
-快速有效地说服别人的步骤三:自己的态度要坚定。(如果你想彻底改变一个人的行为,就要让他相信你真的会说到做到。立即行动比说上一百遍效果好多了!)
-快速有效地说服别人的步骤四:不按套路出牌是终极武器。(当已经解决不了眼前的问题,我们可以改变参数。换句话说:“不按套路出牌,让事情不在原来的脉络下继续发展。”)
-目的论的核心:先有对结果的预期,才决定行为。(如:开会有人常喜欢迟到。当我们考虑问题有了一个新的维度:对结果的预期决定了我们的行为。那为什么会迟到?“因为我们知突后排对方会等,所以我们才迟到。”)
这种倒因为果的认知方式,颠覆了常规的因果逻辑,也教会我们,想要增强说服力,影响别人的行为,最需要做的是改变对方对结果的心理预期。如果不能顺利地改变对方的心理预期,你还可以尝试明确执行人、足够坚定、改变参数等方法。
3、权力管理:提高能动性,做更强大的自己。
社会心理学之父库尔特.勒温在他关于“团体动力学”的三大工究中提到过,所有的权力都是在互动当中产生的,是在关系当中被授予的。
凡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影响的能力,延展开来,影响力、说服力、领导力、控场力、可信度、气场等等,都是拥有权力的表现。
我们能做到什么?意识到权力的存在,并且能利用好手中的权力,就能随时掌握主动,提高能动性。
做更强大的自己,不是去掌握全世界,而是更通透地看世界,跟世界相处,跟自己相处。我们并不是只有一条路,或者无路可走,而是知道其实有很多路,只是自己已选择了眼前的这条路。在这个视角下,你不会委屈,不会抱怨,因为,你手里紧紧握着自己的“钥匙”。
4、思维管理:撕掉标签,看清困扰你的人和事。
标签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我们的认知资源,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归类,减少思考,节约时间。
可标签贴多了却不自知的困局。贴标签的好处是,它为我们处理海量信息提供了一条捷径。但是,也许因为这条捷径太方便了,对某些人来说,它就变成了唯一的路。有些人标签贴得太多、太顺手,久而久之,就忽略了它的弊端。容易忽略事情背后的真相,也不知道问题的关键在哪儿,更没有办法对症下药。
简单四步撕掉标签:最关键就是,你要“发现它”。因为当你真正发现了自己在贴标签时,你就会意识到,标签带来的判断是片面的,是有局限性的,这时候,其实你就已经把标签撕掉了。
-第一步:列出清单。先做一个练习:拿出纸和笔,选择一个你很想要去改变的人,这个人可以是任何人,也包括自己。在纸上写出五个词,这些词代表着你对这个人最深刻的几点印象。然后从这五个词中挑出一个典型的“标签”来看看怎么察觉它,继而撕掉它。
-第二步:奇迹提问。“奇迹提问”的要点在于,不是让你去猜想奇迹是怎么发生的,而是让你想象一下发生奇迹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第三步:具体描述。用客观的视角、具体的描述代替主观上的笼统的评价,这就是“具体描述”,它可以大大削减标签的魔力。这样我们就会从他“哪儿都不好”这样的对立中,走向他“只是在某些事上做得不好”的清醒里,在两人的互动中也有了更具有的发力点:我真正让他改变的其实只是具体的某一个行为。
-第四步:例外观察。这四个浅入深的步骤会帮助我们理清思路。以前,你认为他是这样的人,他肯定改变不了,现在,你撕掉笼统的标签,通过“奇迹提问”和“具体描述,明确改变的方向,找到改变的路径,再通过“例外观察”看到改变的契机,找回改变的希望。标签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被撕掉了,无法解决的人际难题也不复存在。
5、焦虑管理:走出”越想做好越糟糕“的怪圈。
我们越是为解决一个问题而焦虑,这个问题往往就会越来越糟。
-走出怪圈的方法一:注意力转移。转移注意力,让自己去关注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走出怪圈的方法二:列出最坏结果清单。如果太焦虑了,完全没办法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那就正面迎战,拿起笔,把最坏的结果列出来。当你准备好了应对最坏的结果,意味着你有了承受的勇气和准备,你会发现,焦虑开始弱化,甚至开始消失。
-走出怪圈的方法三:让问题变优势。管理焦虑划定的那个怪圈,走到更大、更丰富的生活中,你走着走着,再一转头,就会忽然发现,那些曾让你困扰的焦虑,在你更丰富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6、潜力管理:如何用好你身边的人。
你的设定有可能限制你的眼界,进一步限制了你的合作对象。
你的能力,不是世间唯一的能力,你可以引导他、激发他,但不能插手,更不要代劳。
他一定有能力自己把事情解决,在发现他的能力、欣赏他的能力的过程中,你自己也会得到启发和成长。
放下那个全知全能的自己,撂下那些本不该由你承担的责任,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重新轻盈起来。
7、沟通管理:看清对方真正的需求,避免沟通僵局。
你告诉他答案,和他自己找到答案,结果可能会是一样的,但是效果截然不同。
一个是被动地接受,让人觉得,“这是你硬塞给我的事”,心里难免会有逆反情绪;一个是主动地发掘,让人觉得”这就是我自己思考出来的答案,是我自己的事“,这样他会更愿意承担这个责任。
甚至在这样的提问过程中,得到的答案也可能不一样,会延展出很多你自己都没有料想的惊喜。
8、向上管理:管理你的老板,获得更多支持。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你不必喜欢、崇拜或憎恨你的老板,但你必须管理他,让他为你的成效、成果和成功,提供资源。这种积极的做法,就叫作“向上管理”。
真正的向上管理,是让老板成为你工作的助力。
“团队不过是一群各有缺点的人互相支持,合伙做事”,无论你能力超群还是初入职场,你和老板的关系永远是“合作”关系,不要把老板当作“神”,而是要把他当成你的“合伙人”,更敢于表达自己的需求,更愿意倾听他的需求,更主动地去寻找合作的方法,直到结果让双方满意。
这样,才能让老板成为你工作上的助力,真正体现“向上管理”的价值。
9、目标管理:摆脱束缚,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的目标总实现不了,是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开始。目标管理是一种高效的现代管理办法,以目标为导向,以人为中心,以成果为标准,如果运用得好,会事半功倍、效果卓然。
目标管理最核心的一个问题:是什么,阻止了你实现目标?
丘吉尔的一句名言是: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我们可以更改 一下:实现目标的代价,就是责任。
目标和责任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想要得到一些东西,不管你愿不愿意,都必须承担相应的代价。
10、激励管理:怎么让别人更加主动。
每次你“要求”他主动的时候,他就已经被动了。因为你在“要求”的过程中,他已经“被动”了。
-方式一:传统的激励方法(传统的激励方法对于一些规则简单、目标明确、机械重复的工作更为有效。对于需要高度创造力、想象力的工作,常规的激励手段,反而起到了反效果。)
-方式二:“反转视角”,在我们看到的“不主动”里,找到“主动”(第一步:反话正说。公式就是:他不主动做A事=他主动做B事;第二步:外化提问。用一种中性的立场,看到一些更深层的东西;第三步:积极使用。看到并利用他的“主动性”。)
11、冲突管理:如何搞定那些难搞的人。
那些难搞的人:顽固的老板、倔强的员工、挑剔的客户、唱反调的爱人、控制欲极强的父母等等。我们一开始有可能会跟他起冲突,和他对立。在后面多几次的交流的时候,就只能顺从,把冲突藏在心里。
-原因一:来自惯性,思维被限制了。(解决方法:黑色想象,找到这件事,我真正害怕的是什么?想象‘有可能做到哪些’、思考‘我可以怎么做’、想象和思考的焦点,必须是“我”自己。)
-原因二:为了回避激烈的情绪冲突。(解决方法:暴露疗法,承受并适应的“行为疗法”方式。‘事先做一些准备、以“你”为主语,有效倾听。)
12、合作管理:学会当责,达成更高效的合作。
合作达成的共同目的:让每个人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在很多原本觉得无论如何都没办法掌控的时刻,在很多充满冲突的情况下,我们开始有不同的视角,学会接受失控,看透问题本质,并且积极寻找合作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