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抓娃娃》与苦难教育

《抓娃娃》与苦难教育

作者: 宇中静树 | 来源:发表于2024-08-17 16:55 被阅读0次

    今年暑假爆火的电影《抓娃娃》通过其独特的叙事和深刻的主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苦难教育的独特视角。影片中,主角马继业的父母为了培养他的坚韧和抗压能力,刻意制造了一个看似艰苦的生活环境,这种教育方式正是苦难教育的一种体现。

    全红婵,这位年仅14岁便惊艳世界的跳水新星,她的故事更是对苦难教育的生动诠释。

    她出生于广东省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父母皆为辛勤耕耘的果农,一家人的生活本就拮据。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因此而眷顾这个家庭,全红婵的母亲在一次车祸中受伤,这无疑为这个家庭雪上加霜。

    面对生活的重压,全红婵没有选择退缩,而是以不屈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踏上了跳水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在体校的日子里,她刻苦训练,不畏艰难,即使面对露天的训练场和无情的风雨,也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她的每一次入水,都是对自我的超越,对梦想的坚持。

    正是这份不屈的意志,让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以惊人的表现赢得了全世界的瞩目。她的成功,不仅仅是体育技能的展现,更是对苦难教育最好的回应。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生活给予我们多少苦难,只要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电影与现实都体现了苦难教育,何为苦难教育?即让孩子在困境中磨砺意志、培养抗压能力。,适度的苦难教育确实能够激发孩子的潜能,促进他们更健康的成长。

    估计这几年苦难教育又会进入大家的视野。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教育应该有度,尤其《抓娃娃》就深刻揭示了这种教育方式的潜在风险。毕竟过度的苦难教育却可能给孩子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比如:影片中的马继业,在父母的操控下,经历了一系列刻意制造的苦难。他逐渐意识到这些“苦难”是父母为了培养他而刻意制造的。这种认知让他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矛盾之中。电影通过这一情节,批判了盲目追求苦难教育的家长心态,强调了理解和尊重孩子内心需求的重要性。

    有时候电影除了让我们大笑之余,也是一部引人深思的电影,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家庭教育中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它提醒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适度引导与支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兴趣,避免过度干预和强加苦难。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健康、快乐、有责任感的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抓娃娃》与苦难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pu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