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收复福建全省后,福建的明军暂停进军,一面补充兵马粮草以备接下来的战斗,一面派人四处打探军情。在这期间众大臣们开始为隆武帝操办选后妃大事。可是隆武帝却很难把心思放在这上面,广州的战事让他整日寝食难安可却一时也想不到妥善的办法去处理。施琅大军还在围攻长沙,江西金声桓李成栋部还要忙于策应攻取浙江湖北等省,难以分身。自己手下的熊纬陈子壮部刚经历连番大战疲惫不堪急需休整也难以派去支援,何况离开了自己的嫡系部队,难以想象郑成功会不会再学他老爸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同样心绪不宁的还有熊纬。得知广东受到清军反攻的消息后他非常担心身在肇庆的朱微澜,那日一别后他无时不在思念她,一闲下来就拿出她那天送给自己的香囊把玩。熊纬曾经几次向隆武帝请命回援广州都被隆武拒绝了,只好在自己房间里摆上佛龛每日向佛祖祈求她平安无事。
选后妃之日终于到了,郑成功按照最隆重的明朝皇家仪式为隆武操办了起来,皇后人选自然是在郑氏家族里选出来的人选。
表面上说是按照祖制选后妃,但既然是在郑成功的地盘上,隆武帝也实在没多少自主权,人选都内定好了,完全没有任何一位参选宫女是来自民间,全部都是郑家人。负责选后的太监和宫娥们只是下去走个过场。经过层层筛选后,最终把三个人带到了隆武帝的面前。经历了近一年的逃亡和征战的煎熬,此时此刻隆武帝才终于体会到了一丝做皇帝的快感,即便这仍然不是由他自己完全做主的,但好歹不用再像前世那样费尽心思去讨好女生最后还频遭白眼。
他迫不及待的命宫人把三位最终入选的宫女带到他的面前,也就是即将要在这三人里面选出一位皇后和两位贵妃。等了半晌后,在一位中年宦官的带领下,三人步态婀娜的缓步走到了隆武帝面前。只见三位姑娘都娇羞的低着头,看不到面容。但见身材都还是能拿的出手的,而且年纪都很小的样子。
“奴家见过皇上。”三人异口同声的躬身行礼道。
“三位姑娘不必拘礼,可否抬头说话?”隆武帝说道。
“是。”说罢三人纷纷抬起了头面带微笑的看着隆武帝。
隆武此时终于看到了三人的真面目。由于毕竟不是民间海选的缘故,三人的相貌算不上沉鱼落雁,国色天香,但也算婀娜贤淑,落落大方。按隆武前世的话来讲就是气质不错。他仔细端详了三人许久,该选谁做皇后却始终拿不定主意,于是他决定也学着在电视剧看到的皇上选后的桥段那样,问一些问题来考考三人。
“你们三人可会女工?”隆武问出了第一个问题。
“会的皇上。”三人依次答到。
左边穿红裙的女子率先说到:“回皇上,小女子自幼跟祖母学习女工,秀的一手好针线。”说罢,她从怀里拿出一块手帕递到了隆武的手上说:“皇上您看,这块手帕上的一对鸳鸯就是奴家亲手所绣。现在把它送给皇上,也是奴家的一片心意。”
隆武接过手帕一看,只见上面绣着的两只鸳鸯相互依偎在一起相互取暖的样子煞是可爱。单看其画面用色考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足可见她的刺绣功底颇为深厚。
“皇上,奴家也带来了亲手缝制的布偶赠与皇上观赏把玩。”中间那位穿白裙的女子也拿出了随身携带的一只做工精巧的布偶小老虎递到隆武的手上。只见这小老虎握起来很柔软,主体用金黄色的布料缝制,并用黑色橘黄色等其他颜色的针线绣出了生动的花纹和五官,看起来虎头虎脑的非常可爱。
紧接着,最后一位身穿粉色裙子的女子也拿出了她的作品递给了隆武。这是一个做工精美的香包,香包上绣着精致的花纹并伴有淡淡香气扑鼻而来,闻起来甚是舒爽。
三人的女工都做的很好实在难分伯仲,于是隆武帝抛出了第二个问题:“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为了让后世的皇后们都能像她一样贤良淑德母仪天下,故而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编纂了《女则》一书。你们三人可曾看过此书并能背诵一二吗?”
又是红裙女子最先回答:“回皇上,奴家看过《女则》一书并能通篇背诵。”
“好,快快给朕背来。”隆武连忙说。
“戒奢者,必先于节俭也。夫澹素养性,奢靡伐徳。人率知之,而取舍不决焉。何也?志不能帅气,理不足御情,是以覆败者多矣。节,撙节也。《易》所谓“节以制度”是也。俭,约也。澹素,澹泊而质素也。奢靡,奢丽也。伐,败也。率,皆也。决,断也。志者,气之将帅.........."红衣女子不卑不亢的背诵道。
听到这里隆武立即打断了她,接着又问白衣女子:“你可否接着背来?”
白裙女子也一脸淡定的说:“回陛下,奴家也可以背诵全文。理者,情之羁勒。言人皆知俭素可以养性,奢侈足以败徳,而不能决断于取舎之间,.................孰胜其敝哉!"
听到这里隆武打断了她接着问粉裙女子:“你接着背来可否?”
“殄,田上声。轨,音诡。胜,平声。《传》谓古书。..............率,行也。承,奉也。"粉衣女子也滔滔不绝的背诵了接下来的一大段。
隆武虽然没看过《女则》并不懂她们背诵的其中含义,但不难看出,通过以上两个问题来判断,她们绝对当得起大家闺秀四个字。可是三人都如此优秀还是不知如何选择才好,于是他想出了第三个问题。
“眼下天下的形势想必不用我说你们也都知道了,虽然这不是身为女子的你们应该去考虑的事情,但朕还是想听听你们的看法。你们觉得现在这种敌强我弱,大明朝岌岌可危的情况下,朝廷应该如何去应对危局并最终反败为胜呢?
三人听后沉默了许久,又是红衣女子率先回话道:“回皇上,皇上能问出这种问题正说明皇上是当世明君,是胸怀天下关心百姓疾苦的好皇帝。小女子不才读过一些兵书也知晓一些治国之道,深知君明则臣忠则国兴的道理。恕奴家直言,先皇崇祯帝貌似勤政节俭又爱民,可他并不是一个明君,他用人多猜忌不分忠奸,致使袁崇焕,罗象声,孙传庭等一干忠臣良将蒙冤致死。他刚愎自用无法理解天启帝临终前让他留用魏忠贤的深意,一意孤行,打击阉党,重用东林党这些只会高谈阔论无任何治国之道的腐儒,致使这些清流最终葬送了国家大好河山。到了弘光先帝那里更有过之而不及,整日沉迷酒色不理朝政,任由马士英等佞臣祸国殃民最终葬送了我大明另半壁河山。如今陛下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再登大宝,并实行了一系列与前两位先帝截然不同的正确政策,另奴家深感钦佩。奴家认为陛下一改弘光朝的联虏灭寇的错误政策变为联寇抗虏是非常英明之举,正是因为我大明把国家的内部阶级矛盾转化为民族矛盾,让广大汉民族的官民们认识到我们将要面临灭族亡种的前所未有的危机,我们才能联合更多的力量去与清廷抗争。现在遍布大江南北的前明官员反正大潮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清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内部的力量太分散,不团结。只要皇上能够用您这面旗帜去影响他们加入进来,那清廷就如纸老虎一样弹指可破,则我大明复兴有望。”
隆武帝听完红衣女子的见解简直惊到下巴都要掉下来。天哪,她的思想简直不像是这个时代的女人该有的啊,看问题如此透彻,而此时另外两个女子也被她惊的哑口无言。看来皇后非红衣女子莫属了,毕竟娶老婆还是要找个贤内助的好,可以为自己的事业助一臂之力嘛。
于是他欠了欠身亲切的对红衣女子说:“你叫什么名字啊,今年多大,哪里人士?”
“回皇上,奴家名叫郑婉妹,今年20,乃是澄济伯郑芝豹的大女儿。”郑婉妹回道。
“好一个郑婉妹,真是巾帼不让须眉,郑婉妹听封,朕正式册封你为皇后,总领后宫。”隆武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