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师姐健康一席谈 —— 答唐勤
金弢
写给北外校友兄弟姐妹们:
开篇序: 命题之所以取名 “师兄师姐” ,是因考虑到在众多的北外群友中唐勤与我乃在名列前茅,我俩一席谈也代表了涵盖 81 级及往上的群友;健康问题人人有关,你我他谁也无法规避:遇者思之,闻者诫之。
日前,旅德华人侨领因健康不虞变故,笔者曾撰写一文,与同胞们共探健康养生一说,但议题仅局限于生理养身,没有涉及健身,没谈到心理养身。生理养生话题多触及 50、60,抑或更年长者,然保持良好的心态可赅括 30 上下,甚至比 30 更年轻的一代。
几年以来,笔者脑海里时常浮现一个问题:即运功与劳动的差异。运动为动,劳动亦为动,两词同涵含“动” 字,都是一样的 “Bewegung”。单从语言而论,中文能将此两词皆同归一词源,又不失各自语意内涵,不愧为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也是我们先祖睿智的结晶,这在欧美其他文字做不到,为他人所不能望吾项背、自惭形秽。
运动与劳动虽然都是动,但两者的行为动机和带来的社会效益则不尽相同。通常来说,劳动是一种付出,它导致身心的疲惫,造成生理或心理上的负担与压力;但劳动能创造价值,产生社会价值,通过劳动获取报酬,劳动与获利是一对相背的统一体;而运动虽然也在动,但其目的无旨创造价值、或不直接创造价值,本意在耗费能量,花去时间,往往非但不能获利,反倒要付出,譬如为了健身,买一张年票,等等。
但是,我们如果撇开这些表面因素,来探讨劳动与运动差异的根本所在,就会发现其不同实质的根本是:劳动是我必须动,是一种强制性的、无视你主观意愿的社会活动;而运动则是主动而乐意的,是我想动,舍取决定于自己。两者相悖,一是被迫,二是自愿。虽然两者都在动,但受不同的心理支配。
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探讨两者之间转换的可能性,看看怎样能把受强迫、不自愿、让人疲倦的劳动变成自愿的、让人轻松,身心愉悦的运动?我这里有一例举不妨与大家共议:看看他人是如何通过自身的践行完成了这一转型:
我有两位文友同做文案工作,因坐多动少,虽才年届不惑,但时常感到身体不适,四肢僵硬,颈椎酸痛,求医后得到医生的规劝均是要增加活动,加强锻炼。然而,他俩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措施,其结果却是殊途同归:
文友一采取了最传统、最流行的方法:花 500 欧买了一张健身年票,每星期四天,路程加锻炼,每次花掉两小时在健身房的助跑转送带上练疾走,一年下来,疗效显见;
文友二,住家就近找一份零工,也是每星期四天,也是出门路程加打工每次两小时,他的工作形式同样是走路,内容是给附近三家药店当 Bote,身挎一只药袋,帮人传送急需药品,每月工资 500 欧,一年 6000 ,还免税。他虽有车,既不开车、也不骑车,为达运动目的,坚持走路,一年下来,同样疗效显见。
这事例说明一个问题,当你把劳动巧妙地转变成运动时,即把 “我必须” 便成了 "我乐意",你的劳动,你非但不感到疲劳,而且还可以达到与运动相差无异的效果。经济差异不比自明。
如果我们的话题就此戛然而止,不免我们的讨论就变得狭隘。然而我们如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中悟出一个实质性的道理,那我们的话题其意义就不同凡响。通过这一事例我们可以明白,同样的前提,同样的状况,达到的是同样的目的,只因心理因素的各异,采取的对策大相径庭,得失就相去甚远。年轻一代的校友,无论身处异域,或留守祖国,都正面临事业上升、事业有成的人生年龄段。家庭与工作的双重责任时而会让人觉得不堪重负。加之现实问题又是谁也无法逃避,当然我们是生活的强者不会选择逃避,但如何能更轻松合理地完成所赋予自己的使命,如何正确发挥良好的心理优势为我所用,值得研究。无论受雇于人也好,自己开业也罢,原则是一个:他山之石;善假于物:
如当雇员,择取之前须竭力权衡;一旦主意已定,那就摆正心态,干得自愿,干得开心,以最大的幅度力争
“把劳动变为运动”,把工作变成自觉行动,抛弃种种心理负担,干得不亦乐乎。万一有何不适,有何想法,可开诚布公于老板,合理诉求是人之常情,否则另谋出路,万万不能采取赌气一招,这不仅于事无补,更于己不利。在没更好的选择之前,仍应工作得开心自愿,等待更好的机遇;
如做老板,因为在为自己干,往往会干得乐此不疲,劳动自然而然地变成了自觉行动,变成了 “运动”,此刻的你就得反过来谨防透支,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干得太累,多少英年不幸,为我前车之鉴。应做到善待自己,事情不要做得顶天立地,要留有空隙,悠着点儿。做老板是劳心重于劳力,所以心态尤为重要。琐碎的活儿老板可以让他人承担,但老板的烦恼只能自己担当,往往连夫妻都不能替代。如何胜任颇具技巧:万一同时出现几个问题,应坦然处之,把问题化整为零,易小问题先着手,各个击破,最后全力攻取大难题。此外我们还得明白,问题是永远解决不光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地在解决旧问题而又不断地在迎碰新问题的进程。凡事慎之是必须,惊慌则未必,不失良好心境,确保心理、生理健康,本钱不能丢。脚踏实地,切忌好高骛远,酌情行事,强于应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莫贪小利,礼让三分;遵纪守法,以求安宁。不要做伤了自己,保持经营乐趣,只要健康在,能多做一年,什么都有了。
2019年2月25日夜稿於德国慕尼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