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古都》赏析

《古都》赏析

作者: 徐传波 | 来源:发表于2018-04-05 08:11 被阅读0次

      《古都》是川端康成晚年的作品,这本书我读了两遍,讲诉的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千重子和苗子在襁褓中分开,成人后短暂幸运的相遇,再到永久分开的过程,整个故事写的唯美动人,情真意切,哀婉幽怨;中间以清淡的笔法穿插着千重子,直一,秀男,苗子的爱情故事。在赏析作品的时候,我是从作者的生活经历,文化背景,写作手法三个方面把握的。

    1. 作者的生活经历

            川端康成双亡自幼父母,姐姐祖父母相继离世,成为了亲人的“弃儿,”幸福易逝,人生无常的思想也深植于川端康成的内心世界。这与小说中创作的千重子是身世背景一样。在个人层面上,川端康成,他的初恋情人伊藤初代和他的养女都是“弃儿”。在国家层面上,日本作为一个岛国 长期孤悬海上,亦如大陆的“弃儿”。因此“弃儿”在文学创作中有深厚现实的基础。因此作者也迫切在寻找和构筑精神家园,来摆脱寂寞,苦闷,凄凉,于是寄情于最能代表日本的古都合情合理。

    2.文化背景   

          作品创作于1961年~1962,是二战后的10余年间,正值美军占领和美国文化向日本输出的时间,日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舶来文化的冲击。作品中反应出了这一问题。例如:“千重子把凝望着树上紫花地丁的目光移到下方,直勾勾地盯着基督像。她虽然没有念过教会学校,但她喜欢英语,常常进出教堂,也读读《圣经》新约和旧约。可是要给这个古老的灯笼献把花束,或点根蜡烛,她就觉得不合适。因为灯笼上哪儿也没有雕上十字架。”从这段可以看出,日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影响,且文字暗含着对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隐忧。作者把古都,也就是日本京都作为写作的对象,是因为京都作为日本首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光是庙宇就有1000多个,其他文物古迹更是不胜枚举,树林覆盖率达70%,山水楼台相映成趣,植物种类繁多,日本文化民俗传统保存的较好,是世界文化遗产,是最能体现日本人精神内涵的地方。艺妓,和服,樱花,苔藓,茶道都是日本的文化符号。其中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艺伎更是京都的象征。川端康成在《古都》中对优美景色,传统文化,作品人物进行了清新,细腻,唯美,精致的描绘。《古都》是川端康成晚年的作品,这部作品中对男女情愫的处理采用了清淡的描写方法,书中无一处有“情色”,但读后却让人耐人寻味,正所谓“人生至味是清欢。”可见川端康成的思想和艺术水平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

      3.写作特点

            作为美学范畴的“侘寂”“幽玄”和作为哲学范畴的“物哀”在川端康成的《古都》中达到了一个极致。人作品中通过千重子,苗子,直一,秀男等人物的感情;千重子和苗子身份巨大反差的事态,春夏秋冬季节变化而体现人生无常感,达到了“物哀”的极致。与中国词人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教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四季不停轮转,感慨人生无常。苗子正因为爱才离开了千重子,拒绝了秀男的爱,从下面文字可以看出来:“要是所有人都是双胞胎会是什么样子呢?那就净认错人不就麻烦了吗。秋季相遇,冬季分开。苗子后退一步,眼睛湿润了,人的命运真难聊啊。我不愿意妨碍小姐的幸福,哪怕一星半点。也许幸运是短暂的,而孤单是长久的。小姐这可能是我一生的幸福了,趁别人没看见我回去了。”“爱别离”是人生七苦,读完不禁让人悲从衷来。苗子离开的时候景物的描写更是烘托了这一效果,例如:“在千重子的前发上飘了少许细雪,很快就消融了。”蕴含着美稍纵即逝。

          不料积习从沉默中醒来,于是写了上面的文字,文字写的比较多,感谢大家能耐心看完。

    《古都》赏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都》赏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rr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