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学校打出自己的办学经验,就是用几年的时间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用几年的时间向大家展示了文化的力量。还有诸如什么厕所文化、墙壁文化、走廊文化、教研组文化、小组文化、教学文化、交际文化、课桌文化等等,似乎学校里“万物”都是文化的化身,文化无处不在,无所不能。
让文化来管理学校这的确是我们追求的终极教育信仰,但是现实却让文化成了牵强附会的管理包装,不假思索地随意否定过去的东西而另起炉灶,让我怀疑这种文化的真正作用。文化是需要传承的,也需要创新。但是一人倡导一种“文化”是可笑的。这是信仰盲目转化为行为的“无知”做法。这种以文化为表征的管理,容易掩盖一些教育行为的自觉转化”。
在教育领域里,我还发现有一种像“文化”一样流行的泛化管理现象,它就是很多学校提倡的“人性化管理”。
在不少学校,由于过分关注“人性化管理”的管理理念,从而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尴尬局面。例如,对于教职工中的一些违纪行为不敢果断干预,唯唯喏喏形成很多矛盾,在教职工中也正滋生着一种所谓的“你容忍我,我容忍你”的新型同事关系。每当遇到问题时,大家还互相安慰,“这是人性化管理吗”。“以人为本”理念真的带来了管理中的新的问题,在这种理念下,产生了新的价值观和新的矛盾。
用所谓的“人情味”代替必要的管理,实际上是对“以人为本”的曲解,这是管理者无知的表现。
以尊重人为目的的管理是没有错误的,但是当我们包涵了很多人的不自觉的行为的同时,我们也在泯灭某些人的最起码的公正权利,使一些非人性的东西在掩盖下迅速滋长起来。
我们提倡的“人性化管理”中,所谓人性:是指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人性化管理”强调的是尊重和顺从人性,培植的是人的善良和优秀的习性。放任人的缺点,纵容恶习,便是对人性的践踏!这不叫“人性化管理”。要知道,不断完善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也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
“人性化管理”要建立在讲规则的基础之上,对讲规则的人进行“人性化管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对不讲规则的人进行“人性化管理”,不仅管理者遭遇尴尬,也是对不守规则者的不负责任,如果人性化管理不能科学使用,就不能避免泛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是前提,规则是保障,相辅相成,兼而有之,学校就会井然有序,朝气蓬勃!
因此,人性,需要锻造,需要涵养,需要提升,需要境界。
在人性面前,要分清善恶,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遵循“人性”的环境,才能更好的尊重人性。要充分让人性真善美的一面显示出来,使其发扬光大。古圣贤讲的:“君子慎其独也”。其实,就是人性化的最高境界。
《三字经》开宗明义就讲:“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相信人性真善美的一面。这就需要领导的思维要具有人性化意识,领导首先要立己。而后是引领,再次是约束。立己是对被管理者的尊重,是最大的人性化;引领的关键要了解每个下属的特点,要知道他需要什么,他的价值和思维方式,寻找“牛鼻子”,简喻之“量体裁衣”;人性化管理最难拿捏的是“约束”。以我个人的体验,抓住机遇,智勇并重,对事不对人,遇软则软,遇硬则硬。力争达到“让人格感召人,以行动引领人,以感情影响人,以制度培育人”。
“人性化管理”其实是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讲究按情、理、法处事,西方人是按照法、理、情。我们在具体实施“人性化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首先“以法行事”,到操作起来时,在去落实、细化、检查、评比、总结、反馈,这一系统过程可灵活讲究人性。所以说,人性化管理决不是口号,或是什么招牌,应该是行为,应该是过程,应该是境界,应该是品位,最后才有内涵上的意义!才能真正关注到每一个生命的质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