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与露

作者: 阿肝 | 来源:发表于2016-05-02 21:01 被阅读0次

     世间人有千万种,有的沉静内敛恰如静水深流,有的热情奔放炙烈如火。然而前者往往因过分含蓄而错失了许多机会;后者又总被贴上轻浮浅薄的标签。这么说来,“藏”“露”之间皆智慧,如何拿捏又是门大学问了。

     善“藏”的人难以捉摸,总给人留下谦逊深遂的印象 ,于是他们总是受人敬重。当然,这必须以你的内心有丰富的知识贮备为资本。而“藏”的过深的人就如健忘鬼,很多自己本来拥有的品质与才能,由于“谦逊”过头竟被深深埋藏,以至于到最后连自己都彻底忘记。他们像蛇,空有双目,对既有财富视而不见,眼里心里都只装着尚未得到的东西,于是内心不断生发痛苦,以致日渐消沉恨不能像乌龟一样背着壳,随时将自己彻底的藏起来。

    “藏”的过分会自毁前途。那么“露”呢?

  一些内心极其浅薄的人,为了满足虚荣心,即使一知半解的东西,也装模作样拿出来卖弄,生怕因无知浅薄而遭人耻笑。于是,本不长的生命里,三分之二时间被用来炫耀挥霍。却不知被虚度的时日慢慢化作厉鬼,怀着被扼杀的怨气加倍“报答”他们,老来悔恨不已,郁郁而终的结局便也在意料之中了。而“露”的好,就又是另一番天地了。在特定时候恰到好处的显露才智,尽可能多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人排忧解难,既帮他人又帮了自己,名誉事业双丰收,这是最好不过的结局。但难以否认,这也只有少数人能做到。

     可能有人会问,既“藏“露””皆非完美,又该如何掌握分寸呢?

 当“藏”“露”收放自如时,你的内心便已相当强大了。做好了藏露得当,此时的你体现出来的是一种不卑不亢的气质。既不过分僵硬又不圆滑过度,进退有度识分寸。这样既很好的保护了自己又给予他人足够的尊重。这样的人如一本厚书,底蕴丰富百读不腻,沉着坚强如兰草,永远带给人一种新鲜感。与之相处时总会觉得,他身上有取之不竭的故事,于是渴望更深入的“阅读”他,并与之长久交往。往往神秘感对于维系关系起到重要作用。不似浅薄的人,相处不久便已将其花花肠子看个通透。就像网络上的快餐小说,本没有什么营养,当你走马观花摸清了情节,自然不会再有第二次阅读的欲望。

  可是要如何才达的到这样的程度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书,多思考总结从前的经验。

   愿你学会像花生般成长,绘出漂浮冰山般的人生,隐露得体,努力完善自己,为自己加冕。

藏与露

相关文章

  • 藏与露

    古人说:“财不露白”。 一个人最爱炫耀的东西,可能就是特别匮乏的。 金钱也是如此。 去年一个朋友在我的影响下,花了...

  • 藏与露

    世间人有千万种,有的沉静内敛恰如静水深流,有的热情奔放炙烈如火。然而前者往往因过分含蓄而错失了许多机会;后者又...

  • 藏与露

    高洁的雪莲,于人迹罕至处悄然绽放;凌空的孤鹰在鲜有人知的高崖安息;浩瀚的大海在平静表面下暗流涌动。“良贾深藏才若虚...

  • 藏与露

    藏者,收敛毕身锋芒,将绝世才智都收纳在蕴袍敝衣,粗茶淡饭之中,安心于平静无为。只待天时到来,明主临世。 露...

  • 藏与露

    几千年以来,中国的有志之士就在出世与入世的两端徘徊。到底什么时候应该入世,建功立业,造福社会。什么时候又应该出世,...

  • 16、藏与露

    2017-03-11关于藏与露,上次谈到站桩和树取象的时候,想到站桩时也是一个守的过程、一个类似于冬天潜藏的过程,...

  • 16、藏与露

    16、藏与露 2017-03-11 关于藏与露,上次谈到站桩和树取象的时候,想到站桩时也是一个守的过程、一个类似于...

  • 藏与露的智慧

    人生在世,实在太需要把握藏与露的智慧了 适度的藏,适时的露,会让你的才华得到很好的展示,而对于我来说,我就是不懂好...

  • 露中有藏,景外生情

    露中有藏,景外生情 运用欲露先藏手法,布置重山峻岭,移天缩地于占领小盆,须善藏善露。如果藏得巧妙,可使观赏者感到不...

  • 作业秀(148)一撇

    与楷书相比,行书撇画的形态与之近似而写法略有不同。 主要表现在起笔、收笔藏露变化和运笔动作的简省方面。 露锋起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藏与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ul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