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小米的回忆——父亲系列

关于小米的回忆——父亲系列

作者: 老的山羊 | 来源:发表于2022-05-16 19:50 被阅读0次

抗战时期,蔚县人民交送公粮的情景是一曲雄壮的战歌,也是抗日战争史中光辉的一页。

仅1940年到1943年这几年中,每年蔚县人民为了支援抗日战争,就交送公粮约有1000大石(30多万斤)。当时在平西抗日根据地,蔚县以“乌克兰”素称,这主要指的就是蔚县川下以小米为主的米粮川说的。蔚县在那几年,每年负责着我军千人的粮食供应数。当时征收公粮是以平西根据地脱产的党、政、军人员,每人每年平均以300斤左右为基数起征的,四三年以后,根据地广大军民在党中央指示下,开展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大生产运动,脱产人员自己解决了一定数量的粮食生产问题。

蔚县是个米粮川,不但要满足本县党政军人员的粮食供给,后来还要肩负着向上级征缴的征粮任务。南山根据地是山区,产粮不多,征粮必须到靠近南山川下一带村庄开展工作,还要通过敌人的道道封锁线运送回南山。敌人不断挖空心思地破坏征粮工作,而且还要追捕堵截运粮队,这就使得运粮工作异常艰巨。蔚县征粮地区,在南山根据地占的比重比较小,主要是从川下的蔚县城、西合营、白乐、桃花这些大的敌占城镇以南的村庄。而这些村庄大部分又属于敌我两面政权,运送公粮比汽路北比较容易。例如蔚县城、西合营一带的南梁庄、东西大云町、大小固城、王良庄、牛大人庄、横涧、麦子町等村庄;白乐镇附近的会子里、满井、海子洼、南北柳子水、陈家湾一些村庄;以及常宁、东西太平、前后堡、桃花堡一带的辛庄、余家堡、赤崖堡、陶家堡等。当然并不只是这些村子,之所以提出一些村庄的具体名字,是我想起的一些村子的群众,他们在抗日战争中那么残酷的岁月,在支前抗战交送公粮、对敌斗争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荣历史。

当时的情况是:我们“一年征粮,征粮一年”,群众是“不怕交公粮,就怕运公粮”。结果是一年到头派出任务千石,而实际到手拿到的却只有一半。主要原因是我们为征粮、运粮、储备粮而斗争,敌人汉奸是破坏征粮、运粮、进行抢粮。敌人一进入根据地大扫荡,就是搜粮、烧粮。为粮食而斗争成为当时对敌斗争的焦点之一。

征粮不光是自己吃,主要是把粮食拿回来,送到根据地去。因为平西根据地主要是在涿州野山坡,过去是涞水、涿县的山里边;北京以西就叫平西嘛!这个地区产量不多,没有粮食吃,很苦。而蔚县是米粮川,每年可供的平西根据地大量粮食。征粮任务的关键不在粮食的征收上面。在蔚县只要各家一动员,开个会就行。我们都不愿意在山上,黑夜下去,到川下开展征粮工作。问题的关键是运粮,都要从甸子梁上过来,从岭南过来。途经几个口,什么九宫口,这个口,那个口,最发愁的是过甸子梁,冷的不行,毛驴驮不到七八十斤,遇到大风,连毛驴带粮食一下子刮到沟里去了,每年不知道要死多少人、畜。毛驴驮,人背运,那情景非常艰苦。不是共产党,一般人是做不到的。

人民群众对八路军的征粮工作毫不吝啬,发愁的是往山上运送粮食。广大人民群众为了赶跑日本鬼子,解放自己的家园,树立民族的尊严,他们人背驴驮,冒着敌人的截杀;攀登跋涉在一滑脚就能掉下万丈深渊的羊肠小道;迎着死神,通过夏季也弥漫着风雪的西甸子梁,哪怕是九死一生,也要把粮食运送到目的地。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敌人打死在送粮的路上,不知道有多少人掉下深涧悬崖,更不知道有多少人冻掉了耳朵、手指、脚趾,甚至冻死在风雪弥漫的甸子梁上。然而,运送粮食的人们依然前仆后继,每年要把500多石(20多万斤)小米运送到阁上、卧羊台、岭南、陈家台、黑塘等南山里隐蔽的粮站,按每人每次背负80斤计算,运送20多万斤粮食需要有2500人次承担,这是血和生命的代价啊!

记得1942年秋,我们同区公所的同志共五六个人,为了在川下征粮,一夜之间要跑四五个村子,进行动员、催交。有一个晚上,我们在牛大人庄村征粮,召集几个村干部(公开的身份是保甲长和一些积极分子),这是个有几百户人家的大村,我们商定派这个村要交十石小米(四千斤),时间是三天送走。提出这个要求以后,村干部把送过粮、进过山的群众叫来,向我们说了好多情况。他们说:“我们不怕要点粮,就怕去送粮。”是的,群众的困难是很多的。他们把粮食从村里要送到南山根据地的阁上村粮站,拿回收条算数。每送一趟需要三天三夜,有时候白天不敢走,只得昼伏夜出,说不定四五天才能完成任务。送粮不能用大牲口,都得用毛驴。一般是一头毛驴跟一个人,一头毛驴驮一口袋小米,一头毛驴也只能驮七八十斤或百十来斤。毛驴比大牲口轻巧方便,走山路比较合适,响动小,万一遇到敌人便可推下粮食,人骑上毛驴跑掉。送粮的民伕要自备干粮路上吃,自带牲口的草和料。群众说送粮有两怕:一怕碰到“老毛子”(日本鬼子)、伪军、汉奸,让他们抓住不打死也要灌凉水、压杠子、坐老虎板凳、审堂,进行死去活来的折磨;哪怕过甸子梁,要是黑夜过甸子梁,遇到刮大风,有时会连驴带粮刮到沟里去。我们都亲眼看到过把毛驴和粮刮到沟里的事儿。我们问他村里怎么往户里派粮的问题时,村干部说:“虽然有粮出粮,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实际上是把粮食、毛驴、运费、民伕工钱等,统统折合成钱,按户分摊。”如果由于运粮路上遇到了敌人出了事,全村都要折价赔偿,按户分摊。就像牛大人庄分配十石粮食,运送粮食就用了半年多时间,从阁上村粮站收到的粮食不足五石。这不是群众不积极,相反川下群众对交公粮是很踊跃的。只是当时的日寇、伪军、汉奸在进山的路口,如九宫口、松子口、山上的苜蓿村等,增设了好多据点,再加上路上为了绕过敌人的据点,走山路小道,过甸子梁,困难是十分大的。但是,广大群众对敌斗争的意志是英勇顽强的,对抗战充满了胜利的信心。

这么多困难,如果没有蔚县川下人民每年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难以克服的困难,把川下黄澄澄的小米送到根据地,要坚持抗战斗争是不可能的。

相关文章

  • 关于小米的回忆——父亲系列

    抗战时期,蔚县人民交送公粮的情景是一曲雄壮的战歌,也是抗日战争史中光辉的一页。 仅1940年到1943年这几年中,...

  • 生活今天对我说什么1

    下午看到一个友人因为父亲快要去世,而发表一系列关于失去亲人的回忆。也引发了我的回忆,感慨良多。 人...

  • 关于父亲的回忆

    人之所以为人,这类生物的情感太丰富了,以致太多的事情都难以解释。 我的爸爸平时就是那种那看来不怎么关注我的生活那类...

  • 关于父亲的回忆

    父亲小的时候除了聪明,还很有意思,最常倍被大家说起的,哪怕到现在也偶尔会提起。有一次父亲正在麻花,吃着吃着,要拉肚...

  • 回忆我的父亲——系列

    凌晨了,又一年的父亲节到了,我已经六年没有见到爸爸了,我很想念他。 有好多想和爸爸说的话,隐藏心中也将永远在心中了...

  • 关于父亲的回忆(三)

    小时候的父亲很调皮,我们那农村老家,大多数房子靠着小山而建,很多人家会在自家屋后的小山下面挖很多的小窑洞,然后每年...

  • 关于父亲的回忆(四)

    农村里别的不多,但各类水果,可生吃的蔬菜都比较多。 春末夏初的桃,酷暑的西瓜香瓜,夏末秋初还酸得掉牙的橘子,还有其...

  • 关于父亲的回忆(一)

    听姑爹讲,父亲从小就很聪明,别看他小时候长得胖嘟嘟的,走路显得很笨拙,但他一点都不笨,反倒很聪明,有点聪明过头了。...

  • 关于和父亲的回忆

    今天早上在上班途中,当我开车经过跨铁路的高架桥时,看见桥上人行道有一位父亲抱着孩子在看铁路,此时的我想到昨天就是父...

  • 网络之龙:小米商业模式分析——小米靠什么赚钱

    小米不靠手机赚钱,或者只靠手机赚很少的钱,那么小米手机靠什么赚钱? 小米手机分为几个系列,红米系列,小米系列,和M...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小米的回忆——父亲系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vw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