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记得是何时何地的何种情景把我带引至眼前我正为此做的努力,我说的是阅读,对《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阅读。
远在初中入学第一天,在一所全封闭的寄宿制学校,妈妈安排好我之后就走了,我呆坐在自己狭窄的床上小心翼翼探索着周围全然的新,胆小而茫然,不敢和室友讲话,无聊游荡在长长的走廊上,在尽头被人遗弃的杂物堆里,我看到一丝绿,就是那本启蒙了我阅读的《倾城》。“三毛”,多有意思的名字啊,一个下午时间,或者更长,我猛然间看见一番不一样的洞天,一种略带孤独的感受和快意攫住我,而我不知道为什么。从此,在这片土地上,我广种薄收,把阅读凿成了一个人生出口,安全出口。
整个学生时代,我看过不少书,遗憾的是,基本局限于小说。我曾以为阅读不是一件多高深的事,至少读起小说来只要你愿意就可以了。现在,我甚至觉得我连小说都不会读,或者说读的不那么好。
虽然是一本难读的书,第一遍的时候我需要不停的回看以保证思维的连贯性,注意力难以集中,进程艰难而缓慢。情况的好转是在我强迫自己耐着性子读下去的时候,竟读到许多有强烈共鸣的句子,那种一拍即合的痛快给了我很多鼓舞,曾经在阅读过程中遇到过,被困扰过的问题,豁然开朗般在这里找到了解答。
如作者所说,阅读一本实用型的书,若你赞同接受作者的建议,就要依照这样的建议行事,这是作为读者的工作和义务。所以,我按照作者提供的对一本书阅读的方法,对本书进行了分析阅读。我选择了思维导图,网上有许多关于这本书精美的思维导图,不过你总得给自己机会,迫使自己躬耕此事,才能真正让它变为你的血肉。使用的工具是百度脑图,简单方便易操作,相较于其他其他复杂的思维导图来说,这个更适合我,强烈建议大家试着使用。
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一个好的阅读者一定要是一个好的提问者,这真指出了我的软肋,我不是一个一针见血的提问者,不管是对一本书还是在一场对话中,这是在以前就引起我注意的事情。提不出好的问题大概是对内容了解程度不够,说到底还是专业硬知识的匮乏,所幸,作者提出了一些通用的规则,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义务。
另外,我本身比较关注但本书并未提及的,关于一本书的语言,尤其是文学类。毫无疑问我们从书中获得知识和心智的成长,但我们肯定也希望在沉醉于作者如梦似幻的描述同时,能从中接受熏陶进而受益,当然语言的习得可能很私人,但肯定也有一些通用方法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这姑且算我的提问和以后阅读上的课业吧。
以上,是很个人的阅读感受,我们总期望有一些能立即用的上的具体方法,通常称之为干货,可以实实在在改善阅读的处境,避免浮于表面甚至高高挂起,但其实,《如何阅读一本书》,已经非常详尽的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告诉了我们方法。为了强调和避免读者思路的混乱,作者甚至在每一章的最后把规则详详细细的列举了一二三。所以,我觉得没有必要再重复着把这些规则列出来。实际上,如果我们能按照书中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去做,长此以往定受益匪浅。
除了去做和思考外,没有任何其他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