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东南五才子,三掌文衡: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

东南五才子,三掌文衡: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

作者: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 | 来源:发表于2021-04-25 10:45 被阅读0次

作者:史遇春

续说那些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的职位升降与宦海沉浮。

王达——国学助教,桃李满门;编修侍读,三掌文衡;东南五才子,唯一善终人

王达(公元1343年~公元1407年),字达善,无锡(今属江苏)人。

王达祖上,世为平民。从王达开始,王家才有了读书人。

王达少时,虽孤苦贫寒,但努力向学。;他聪敏博闻、考索精到,文篇辞章,援笔立就;他不喜欢浮华虚靡之学,惟以笃实为务;他侍奉双亲,能尽人子之道,乡邻闾里,皆以他为榜样。

王达曾跟随当时在乡的张筹学习经学,很为张筹所器重。

后来,张筹官拜朱元璋洪武朝礼部尚书。王达又前往京师,继续跟他学习,并完成了经学学业。

那时,学士宋濂见王达端重简默而丰仪卓伟,很是叹异,认为王达为一时之俊才。宋濂还不在乎辈分上的差别,而与王达交好。

在京师完成学业之后,王达便返还故乡。

回乡之后,王达参加明经考试,并且得中。

于是,无锡县令征辟王达为无锡县训导。

这里,需要先说一下明经。

明经,古代选举制度,意为通晓经学。始见于汉代,自汉武帝(刘彻)尊崇儒术之后,明经颇为盛行,但无常制。东汉以后,明经渐不为朝野所重。隋炀帝(杨广)时,又置,与进士科并行。唐代沿置,为进士、秀才等六科之一,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科。宋仁宗(赵祯)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亦设,下分三礼、三传等科;以《礼记》、《左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谷梁传》、《公羊传》为小经;每经考墨义、大义,贴小经,试时务策;殿试考大义,贴大经、中经和小经;出身与进士科同。宋神宗(赵顼)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罢除。朱元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复置,其时,得中者五百人,分别授职为郎中、东宫侍书、御史、参政、通判、王府引礼舍人等官,亦有授官至佥都御史者。后来,明经虽不再流行,但是,“明经”一词,逐渐渐成为明、清学校贡生的俗称。

还要说一下训导。

训导,地方儒学学官;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始置,各府、州、县学均设,府学四人,州学三人,县学二人;分别为府学教授、州学学正、县学教谕的副职,佐助各级儒学教官,教导所属生员;后来,卫学亦各设置二人,以教导武臣子弟;品秩未入流,然位在杂职之上。

王达所担任的训导,为县级训导,全称当是“县学儒学训导”。

王达在职之时,对学生训导有方、启迪有道,造就了很多人才。

后来,王达又被除授为大同府学训导。《明诗综》就记载,王达曾为“大同训导”。

后来,王达入朝为官,担任国子监助教,

朱允銮建文朝,王达的职任,就是国子监助教。

国子监助教,为国子监官员,分管率性、修道、诚心、正义、崇志、广业六堂的教学事务,负责讲授儒家经典。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国子学为国子监,设置助教员额十六人,秩从八品;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定置,员额十五人。朱棣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北京国子监设置二员,后来增设不常;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迁都北京,遂有南、北国子监助教之别,南监设置六员。明世宗(朱厚熜)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38年)革除二员;北监十五员,后革除二员。明神宗(朱翊钧)万历九年(公元1581年),又革除四员。中都(凤阳)国子监亦曾设置,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罢除。

王达在国子监任职之时,诸生多至其门,朝夕请益。王达诱掖开诲,讲说论议,终日不懈。因为这样,当日成德达材之士,彬彬然多出于王达的门下。

朱允炆削藩,朱棣起兵对抗朝廷。

燕兵攻破南京,王达为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之一。

朱棣即位之后,

听用姚广孝之言,擢升王达为翰林院编修。

其时,王达侍奉皇太子(即明仁宗朱高炽)于东宫。

当日,王达曾参与《太祖(朱元璋)实录》的编纂。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癸未)秋,农历八月,朝廷命令侍读胡广、编修王达担任应天考官。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农历三月,进升翰林院编修王达为侍读学士。

本年(甲申科)殿试之后,朝廷曾命工部在国子监建造进士题名碑,并令侍读学士王达撰写碑记。

本年农历十一月,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等进呈其所纂录的韵书,朱棣赐名为《文献大成》,并赐予解缙等一百四十七人钱钞不等,还于礼部赐宴。很快,朱棣阅览所进之书,发现并不完备,遂命重修。敕令太子少保姚广孝、刑部侍郎刘季箎、及解缙总领其事。侍读学士王达为总裁之一。此书修成,赐名《永乐大典》。

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乙酉应天乡试,王达再以侍读学士的身份,担任考官。

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丙戌科,王达又以侍读学士主持会试。

王达曾于永乐元年、三年、四年连续三次执掌文衡,这也是前后少有的异事。

王达常患气疾,遇到寒暑,就会发病。

王达卧病、情况危急之时,朱棣还曾命医官前往诊视。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农历六月十三日,翰林院侍读学士王达辞世,终年六十五岁。朝廷命令相关衙门,护送王达的灵柩还乡。

王达很有名气,曾与解缙、王洪、王偁、王璲一起,号曰“东南五才子”。

既然提到“东南五才子”,那么,就简要说一下相关事体。

江西吉水人、右春坊大学士解缙,天赋优异,他写文章,从来不打草稿,顷刻之间,写就数千字的篇幅,从来不在话下,一时之间,才名大噪。

当日,杭州有王洪(字希范),吴地有王璲(字汝玉),闽中有王偁(字孟扬),常州有王达(字达善),均为翰林官员。

这四位,均是一时之秀,他们的诗文词章,流畅华美。

王偁曾对王洪说是:

“解学士的大名,声闻海内,我们四人,也足以撑柱东南半壁。”

那些很有见识的人认为,王偁所言,确是灼识。

后来,王洪以侍读的身份主持过礼部的考试。

当日,胡广担任国史总裁,王洪曾说是:

“胡广在书中写道,朝廷征辟处士胡祺(即胡子祺,胡广之父),天有五星聚奎之相。如果用这种所谓的祥瑞之兆来映衬胡祺的入仕,那么,作为胡祺的儿子,胡广这样写作史书,便脱不了怀有私心美化的嫌疑。况且,汉书上说是,五星曾聚于东井之后,这已经被高允辩证为虚妄之词。我国家神功圣烈,兴旺鼎盛,没有必要依凭这些星相之说来增饰。”

因为这样,王洪被认为是:

颇为触忤上意。

后来,王洪被降职为礼部主客主事。

不过,王洪关于史书的意见,还是被接纳,史书也做了相应的修正。

王洪后来受到解缙牵连,死在了狱中。

解缙也被锦衣卫埋在雪中,活活冻死。

当日,或有作文之命。王璲创作神龟赋,朱棣钦定为第一。其时,朱棣还召来解缙,对他说是:

“王璲的赋名列第一,你的赋却排在第二,这是什么缘故啊?”

解缙回答说是:

“王璲的文词很是精妙,微臣确实不能超越。”

朱棣为之大喜。

其时,朝廷荡平安南,于是下诏给新城侯(张辅)与六部,贺表均令王璲撰写。

贺表既上,朱棣阅览之后,更加高兴。

此时,黄淮正随侍朱棣左右。

朱棣说是:

“王璲确实是个俊秀之才啊,朕看他所撰写的贺表,真的不会有一点厌倦。”

黄淮叩头言道:

“王璲却以这个自矜,退朝之后,常说一些不该说的话。”

听闻黄淮与朱棣的谈话内容之后,

就连王偁也觉得有些不安。南还之后,因事获罪,王偁与王璲先后被下入大狱,最后都死在了狱中。

“东南五才子”只有王达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全身而终。

王达性情澹泊,为人谦和恭慎,会写文章,以诗名世。

朱棣曾私下向王达询问建文帝的过失之事。

王达回答说是:

“可与为善,但辅导者非人,故误之耳!”

最后要说的是,经过简单思索,或可做如此想:

王达之所以能得善终,一则,是因为他的性情澹泊、为人谦和;二则,大约也是因为他去世较早,解缙等人被朱棣整肃之时,王达已经故去了。

王达所撰,有《耐轩集》、《天游稿》;另有《诗书心法》、《易经选注》、《桂林机要》等,多不传。

文末,摘录王达的两首诗,作为结束。

《题山水》

明·王达

一曲清琴酒一巵,

烟萝赢得任栖迟。

千峰黛色岚消后,

十里菱花子结时。

水气入楼人不觉,

秋声到树鹤先知。

世无谢眺谁同语,

对画空成万古思。

《题扇》

明·王达

叶暗前朝雨,

花飞昨夜风。

空山人不见,

春在绿阴中。

关于王达,散见于史料,可参看《明史》、《国朝献征录》、《明实录太宗实录》、《万姓统谱》、《科试考》、《殿阁词林记》、《明会要》、《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明诗综》、《悬笥琐探》、《万历野获编》、《弇山堂别集》等。

(本篇结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东南五才子,三掌文衡:迎附朱棣的建文文臣在永乐时期仕途如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cd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