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提倡回归传统,但是传统真的被拿出来时,却又隐隐地觉得格格不入。我感觉,传统的许多东西,“倚老卖老”已经很难再获得大家的芳心。
比如,我今天去看京戏。
戏院处在窄街深巷,那儿的古树朴拙而幽静,有几分武陵人家桃花源的景致。戏院的美,怎么看都带着无言的忧伤:败落之景横生,观众寥寥无几。在座者,多是年过半百的翁妪与一脸茫然的外国人。
今日的戏文是一出《桃花扇》,戏中应该有活泼灵动的小旦和欣然含情的小生,只是,已经习惯了被冷落的戏曲,还会有人专注于还原当年京戏的韵味吗?
大幕徐徐拉开,后堂那儿,隔着厚厚的锦帘,舞台上传来轻悄但难以忽视的动静:蜻蜓掠过水面般一闪而逝的笑声,春冰与玉石、琉璃与寒露、月光与流云相撞的叮叮咚咚声,落在听众的耳朵里难以形容,如同西方妙音鸟断断续续的梦呓!
这是怎样清脆悦耳的声音啊?恐怕不止是传统的锣鼓、二胡以及铙钹等吧,似乎还混合有现代立体的3D乐器,弥漫整个空间,余音袅袅,营造出一个声音的眩晕世界,观众们听得心醉神迷。
舞台上是个清虚明媚的世界,几案上的香尘被吹弹的时候,仿佛降了一场薄雾。我遥遥听到飞行的声音,那种大风之中衣带招招翩然而至的声音,然后是轻按檀板款按银筝的升平雅乐。柳荫里,日光细碎,氤氲之中,小旦手持血溅桃花的纨扇,踮着咯噔咯噔的小碎步在行云流水地轮场,又似有远处阁楼上传来凄迷断续的渺茫词曲,一丝一缕地道尽离殇。
已逾越了百年的妆容精致美好,珠钗水钻流光溢彩,霞帔里的水袖翩然欲飞。花旦娇媚轻笑,小生执扇作揖,无一不是京剧鼎盛时期的景象。这一切,既熟悉又新鲜,总觉得眼前的景象似与印象中的老旧的京剧不同,似乎融进了无数的现代元素。服装的质地一改厚重拖沓,显得轻盈飘逸;妆容自然细腻,勾脸光彩照人,颜色鲜亮皎洁;音乐环绕四周,即使最细微的声音也使人心旌摇荡。
这分明不是老旧印象中的京戏了!!今天这场戏,不是“倚老卖老”,而是在“倚老求新”。它既不丢弃传统,又在恰到好处地追赶着潮流。
戏结束了,这珠玉流彩、翡翠生光的一幕,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
我不由想起前几年饱受诟病的中秋月饼。当初,月饼面临着中外各种美食的巨大冲击,它曾引以为傲的独有的甜腻味道如今却成为它的致命缺点,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中华老字号陈李济绝地反击,另辟蹊径:一味恬淡的陈皮,一份香甜的豆沙,两者调和催化出历久弥新的陈香美味,丝毫不会甜腻。跟其他新潮的月饼相比,显得经典又独特。浅品轻尝,暗香盈口,回味绵长。陈李济坚定不移地推陈出新,让传统与经典能毫不违和地重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
其实,经典、传统、独特,都很容易做到,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