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3日下午,成都市第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开庭。这是我第一次进法庭。成都中院不负我望,一个下午长了不少见识。哦对了,我的身份是,旁听群众。
“多余的”群众!
第一起,不那么顺利,“暴露”了那么一丢丢成都中院在审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中的经验不足。
这天下午,旁听群众来了约摸四十名,可是法庭的旁听席位只有二十个。有的凳子上两个群众挤在一起。在加了三两个凳子之后,还陆续有新的群众进入法庭,站着等待。此时尚未开庭。“两个萝卜一个坑”,“高人一等的群众”,这可不行。法官认为这会影响庭审秩序。怎么办?
把多余的旁听群众请出去,这是法官给出的第一个解决方案。旁听群众你们自己协商一下,一个位子坐一个人,没有位子的请你们出去,给你们十分钟。严肃的审判长,在严肃的法庭,用严肃的声音说。弄得第一次进法庭的我等群众,而且很可能马上成为多余的群众,自然是一脸懵逼。
Z律师破了冰,站起来为旁听群众争取听审的权利。审判长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法官用“为什么原告和原告代理律师没有事前通知法院会有这么多旁听群众”作为理由,维持原本的立场“几个来回”。原告和被告的辩论尚未有丝毫动静,倒是法官先行抛了块“砖”。我倒觉得这样小花絮的调剂着实有趣,让沉闷的法庭翻出点“生气”。
最后,法官协调到了一个更大的法庭。
“多虑的”法官?
换到大法庭,待众人坐定,审判长通知工作人员上楼找牛皮纸袋。原来,这是要收走旁听群众的手机。我自是充满疑虑,赶着手机被收走之前查了查法庭规则和纪律。咦,似乎没有说要收走手机。时间紧张,牛皮纸袋已经过来了,交还是不交?这是个问题。身体比脑子反应快,“乖乖”递出去。脑子随后跟上来解释行为的合理性,“第一次进法庭的屁民,不懂就收着点。手机交出去好像也没啥损失,交了就交了吧”。
Z律师又成了现场唯一的反抗者。因为拒绝交出手机,庭警到场要求TA离开法庭。Z律师拒绝,要求审判长给出没收手机的法律依据。我暗自叫好,因为我也很想知道,但也隐隐为Z律师担心。审判长义正严辞,看到之前有群众用手机拍照,现在就是为了杜绝破坏庭审秩序的行为采取的措施。Z律师坚持要求法律依据。
好长一阵僵持,然后似乎是“不了了之”,我是愿意相信法官的专业让其最终得以保持理性。事后,我跟同事聊起Z律师说道,“是个内心还有一团火的人”。
这个下午的现场比我以上白描的文字来得更有“剧情”。你能感受到因为审判长或者群众里某人的一句话,随时可能被裹挟被放大的,群众的情绪。如果你在现场,听到“哎呀,你就交了吧,耽误我们大家时间!”,“是谁在下面,挑拨大家的对立?”这样旗帜鲜明的表达,不知你是否能保持克制?
至少,今天的四十名旁听群众,除掉那么几个,大家都是克制的(更可能是沉默的)。从这个角度来讲,大概如Y律师评论所言,法官大人,您有些多虑了。
说回庭审
因为多余的群众、多虑的法官,还有不听使唤的法院的电脑系统,庭审在原定时间估计两个小时之后正式开庭。庭审环节按流程进行,法官介绍合议庭成员、询问是否回避、法庭调查、确认庭前证据交换记录、双方质证、法庭辩论、告知调解选项和之后判决安排。
庭审过程没有太起波澜。剥离了生活化的空间和语境,法律的语言和法庭的规则保证了原告和被告双方能够理性、冷静的陈述己方事实和观点,以及,保证旁听群众的冷眼旁观。当然,被告方“不回避错误”以及策略性的回避原告代理律师提出的问题,也是场上稍微失去焦点也失去争议的原因。
即便如此,在这场庭审中,被告代理律师仍然给我们提出了重要的、有价值、值得思考的事情。
这是成都市的第一起环境公益诉讼案件。在这起案子里,一家以BOT方式引进、为成都市处理餐厨垃圾的公司(的代理律师)坐上了被告席。环保组织告上绿色企业?这里头的故事,值得单独拿出来说道说道。
2017年6月14日 上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