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也许,我们缺少的不是应对困难的方法,而是面对困境的勇气

也许,我们缺少的不是应对困难的方法,而是面对困境的勇气

作者: 万小象 | 来源:发表于2017-10-15 00:30 被阅读31次

    日日重复同样的事,遵循着与昨日相同的惯例,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自然也不会有悲痛的来袭。相互欺骗,却又令人惊奇地不受到任何伤害,甚至于就好像没有察觉到彼此在欺骗似的,这种不加掩饰从而显得清冽、豁达的互不信任的例子,在人类生活中比比皆是。倒是那些彼此欺骗,却清冽而开朗地生存着,抑或是有信心清冽而开朗地生活下去的人,才是令人费解的。

    作家胡迁去了。

    周五的时候,朋友在群里说,写《牛蛙》的胡迁,自杀了。我没看过,甚至没听说过《牛蛙》,我记得胡迁。

    去年年底的时候,当时华文天下负责这本书的策划小姐姐寄了我一本《大裂》,很有质感的黑色封面,压抑,密不透风的压抑,只有一个地方用了大概是铜版纸的材料做了蓝色的光。文案写:“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可这光终究没能照进他的心里。

    因为看过他的作品,而且说实在的,不喜欢,或者说是害怕的,那种害怕是有“感同身受”的成分的,所以才想提笔写些什么。如果从文学的角度来解读作者,那我是不专业的,没那个功力,所以只就读后的感受总结一下,就是“丧”,是《人间失格》所讲的“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吊诡的是,《人间失格》的作者太宰治,亦是自杀。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自杀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很多曾经有过自杀未遂经历的网友都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就是丧,就是觉得这个世界无可依恋,即使身边亲人朋友都在,但就是一种“站在人群中却很孤独”的心理。

    好在知乎里有很有网友非常善意地写下了自己被救助的经历。有个女大学生说她每天都很忧郁,跟室友讲,室友觉得她矫情,跟其他人讲,大家也都一笑置之,说一句隔靴搔痒的“要坚强面对呀,生活还是很美好的呀”。终于还是熬不住休学在家,每天只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想说话,不想与外界接触,却依然觉得痛苦。是父亲悄悄关心着她,在她试图自杀的时候及时拦住,不打不骂,只默默阻止着她。“小傻瓜在干嘛老爹在上班呢!”父亲无时无刻不在告诉女儿“有我在,不怕!”。

    去百度搜“自杀”或者与此相关的问题,会出现很多答案,几百甚至几千条答案,每条答案下面又会有十余条回复,想想我们的生活里竟有这么多人想要自杀,至少曾经对结束生命好奇过。

    有个女孩说她曾搜索过“怎么自杀不痛又快”,没人能告诉她。可是她搜索到的页面是这样的↓

    是这样的↓

    甚至看到有医生这样回答↓

    所以,这个世界上还是善良的人多呀!有人为了维护自己喜欢的明星把别人祖宗十八代差点都能骂活,却不会在你真的有这种念头的时候劝你自杀。所以要相信呀,这世界上总有人以悄悄爱着你,在你不知道的地方。

    前段时间有篇广为流传的文章,一个国外的小女孩,十四五岁的样子,流传出来的与家人的照片都是乐呵呵的。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姑娘自杀了。父母从她的房间里找到她用力写下的字,“smile”,可是人们从它的另一面看到“help”,原来这才是她想说的,极力表现出的乐观开朗的样子只是为了不让家人担心。也许她曾经暗示过父母,却没有引起注意。当悲剧发生之后,人们才追悔莫及。为了帮助那些与女儿有一样境况的父母,将女儿写下的字做成了徽章,投入到公益活动。

    “当你绝望地发现自己‘永远是一个人’,无论生理心理、工作生活、醒了睡着。”就会有想要自杀的念头。非常不幸,我也曾遭遇过这样的念头。那是进入新工作的第三个月,大概就在十一之前那会儿,工作上很多问题不懂需要不断问同事,却又觉得耽误对方时间,给对方造成困扰,如此径自折磨自己。一个人住,没有能说话的人,又怕输出太多负能量,惹人厌烦。所以晚上回家一边看《请回答1988》一边哭,以为可以发泄,却只会在第二天早晨醒来时顶着肿胀的眼睛。甚至来不及去注意这些,因为会被消极的念头吵醒。活着有什么意思,家人打来的电话没几个,难受的时候想说话的人都没有,工作上又如此笨拙本来应该帮人解决问题现在却总是制造麻烦。不敢想以后,不敢接受同事朋友的好意去和相亲,不敢有喜欢的人。我这样跟朋友说着,她说,你不是抑郁,你只是处于低谷而已。我信她。所以不敢想太多,不敢奢望拥有很多的爱,只求能渡自己走过这段,其他的不想的。

    所以,当我看到胡迁自杀的消息,我潜意识里震惊了一下,不是因为这个世界又失去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而惋惜。而是觉得,好像有个曾经信誓旦旦说一起扛下去的盟友先行离去一般觉得难过,是感同身受的。

    作家选择结束生命的原因不明,在这里,我也并没有下定论说他是困于抑郁。只是从他的作品来看确又此种嫌疑。

    从前,也就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觉得自杀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年华易逝,岁月很长,在垂垂老矣行动不便或者不能按照自己意愿自如活着的关头,选择长眠真是一种解脱呀。这样留给世界便是自己依然美好的样子。

    有很多死于自杀的作家,三毛、海子、太宰治、伍尔夫、川端康成、海明威,他们的作品至今被广为流传,而自己却因为种种原因选择在油尽灯枯之前早早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曾是“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的实践者,不承想却看得太透彻,反而失了兴味,失了留恋。

    以前看关于川端康成的文章,知道他曾经反对自杀,因为“不管多么地厌恶现世,自杀是种幼稚的不觉悟的行为。”但是轮到自己时,他却很平静的说,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生,自杀最好不要写遗书。他对家人说,我出去散步了。之后他的助手在写作公寓里发现他把煤气管含在了嘴里。

    以为自己熬不下去了,却在看到这些新闻的时候暗自庆幸自己还有机会看到。

    没有真正的有过严重的抑郁倾向,但这样的心理问题多少还是很折磨人的。所幸,自己心里明白问题出自哪里。所以严重的时候明知道黑暗总有个地方会有裂痕,会有光进来。但是真的不知道在哪里,只能兀自捱着,一天天熬过去。稍有好转的时候也会暗示自己,没事的,所有一切都会没事的,就算造成了不可补救的大祸,也会没事的。一个人不是单单自己活在这世上,没有裂痕,自己就要用力凿出裂痕,不要只等待别人的救援。

    很惊讶,在知乎答题的有的是只有十三四岁的孩子,很难想到他们受着什么样的折磨需要一次次拿起刀片朝自己的身体开刀。只是希望,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在医生的治疗下,他们能够走出阴霾,爱上蓝天。

    人生很短暂,又很漫长。很难说出一个屡试不爽的妙招去应对阴霾,也许应该找一个生活的支撑点,一项爱好,一个人,或者只是简单重复着做某件事情,让明天有所期待就好。实在不行,去教堂坐坐,读读佛经,去寺里住段时间,甚至半路决定皈依某个教派,拥有某种信仰。总之,让自己有自己能做的事情可做,就不会觉得一无所有,两手空空。

    非常抱歉,在别人讲求如何快速拥有某种技能,或者如何快速成为某个行业的高手的时候,我们在讨论继续活下去还是停下来的问题。数以千万计的年轻人,多少都面临着一定的心理问题,社会、家庭、个人施加的压力足以压垮很多人,如果没有支撑的信念,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何谈解决问题。死了都不怕,如何会害怕打不倒心里的怪兽?

    曾经看黎戈的《时间的果》,作者说,心情不好时,我常去山里看树。她的书里一半写别人,一半写自己。写自己的那部分尤其沉重,不过好在一切都过去了。

    常常在想,文学之于人到底是什么。我曾写过,生活是杀不死我的,因为我还有文学。但,是文学折磨疯了人,还是人为了达到艺术的成就把自己折磨疯?年少时候我们看书,从书里看世界,文学慢慢长进了肉里、骨髓里,成年后再无法拔出来,可是多少文学作品反映了黑暗的现实以及充满矛盾的内心,他们也一起长进了身体里。我们从他们那里继承了知识与修养,亦继承了苦痛与矛盾。

    可也不全是,文学亦是成全了人。文字是一个发泄方式,多少人因为日记录过了某些难忘的时光,因为自己的文字被看到被喜爱欣喜不已,甚至因为写作过上了自己想要的自由职业生活。所以这个本身是没有错的。

    无解。

    最后,以海子的诗句为结尾,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大抵就是如此吧。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许,我们缺少的不是应对困难的方法,而是面对困境的勇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kq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