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生活致以“修行”来考量,态度亦或截然不同——作为旁观者
前言
于当前社会来看,“瓦尔登湖”已然成了稀有奢侈品,斯宾诺莎、卢梭等人关乎幸福“必需品”的考量也都在社会急流中逐渐被淹没。开放社会状态:多元价值理念摄入,社会快速发展:优胜劣汰,若似平静的湖面下,一层又一层的暗涌,仿若随时会爆破。
文明演进,鄙陋而膨胀,周而复始,浮华若逝,如斯昼夜。至于人本主义,反諸己身,敬畏生命,鲜有之,时常感慨社会太为“表象”。
关于音乐,有人是这么评判它的价值的:重要的并非歌词本意亦或是传播者的意志,而在于音乐在人们心里激起的情感共鸣。显然,不同受众,音乐作用发挥是不同的。关于道家的“无为而治”,“顺气自然”,相对儒家的“积极进取”来说,很多人对其嗤之以鼻。实则儒家的“礼”却是在教唆人安分守己,各司其职。曾在一本书上看笔者关于“无为而无不为”的阐释,当时即感慨道家思想之高深,虽不及尼采“翩翩起舞”,亦可谓宁静致远。这里前面的“为”解释为“执着”,一个人的专注力是有限的,倘若不执着,全身心投入而不被其他戾气所干扰,“工作”自然是高效而“无不为”。人民普遍羡慕激情社会,殊不知生命的大多时候都是在平静中度过的。
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鄙文冗长而繁杂,倘若各位朋友有心看下去,个人自是不甚欢喜、感激。篇幅灵感源自列夫托尔斯泰、卢梭的自传及个人对“现象”的理解。如果说这些文字还有一丝亮点的话,我想这里纯粹是出于个人兴趣爱好,尊重自己,尽个人最大的忠诚去描述自己所理解的。
谢谢从小到大陪伴我成长的各位亲朋好友,也感谢此时文字当前的你,愿幸运女神与你们常在,谢谢~
童话故事里的小偷
第二天上午,他被母亲告知,因为偷西瓜的缘故,家里为此向村里赔付了200块。他觉得挺郁闷的,回想了下,昨天大伙从后山池塘到就近西瓜地里,再回家,也没见有人发现田地里偷吃西瓜的事。母亲并没有大声呵斥他,只是有点难为,叮嘱以后再也不要这样了。“这事,**是怎么知道的?”,“他家孩子说的”。“那不是昨天一起偷西瓜**么?”为此,他郁闷了好久……
没有偷盗的本事,却要任性为之,结果只能是打脸。对于一个有“小偷故事”的人来说,显然像这样的事情在他身上绝非个例。那天放学和同学回家路上,看见人家池塘边桃树上的桃长得好,他脑子犯抽了,想都没想就爬人家桃树去摘桃,还没摘两个,主人家就就在池塘那边呵斥,一百多米,一个小孩跑过一个老人家显然是很简单的,同学见势,树上跳下来撒腿就跑。这个傻人却不敢跑,活生生被主人家逮个正着,当被问及家长是谁是,害怕得眼里花花落。交代完,主人家并没有严声呵斥,“以后还是不要这样了。”他点点头,把手里摘的一个桃向主人家递过去,“对不起,这个还给你。”主人家推辞了,“你拿着吧。”他还是把桃强塞了回去,一手抹着眼泪……
现在来看,这位小偷着实是蠢得可爱,当然除了以上,还有的。因为喜欢打游戏机,偷家里人钱就被家里人“教化”过好几次、偷偷到邻居板栗书下捡板栗,到后山桔园偷桔子,桃树、梨树他要是哪天心血来潮了,自当也是少不了。看似见不得人的事情,有时候也会成为一件趣事——“组团打怪”、“攀比收获”,偶尔也会有大人的参与。
本应该为人所谴责的,然在村里,他却获得了大众好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的。要说原因的话,可能是成绩带来的偏见,村里他是少有几个成绩较好的孩子之一,人们普遍看重学习,并希望孩子能通过读书将来出人头地。所以很多时候“好孩子”成了“学习好”的关联词。另一方面,亦或是村里人对这种“小偷”习惯的默认吧,当习惯群众化,行为自然是不再具有争议。这点于社会规则上来说,着实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当然,一个好的声誉,仅靠以上这两点,是难以支撑的。或是受童话故事主人公潜移默化影响缘故,每当看见人有需要帮助时,他总喜欢搭把手。昨天偷了人家的桃,放学回家看家人家板车上坡,脑子也不转一下就上去了。看见村里人提的东西多了,重,硬生生分担一部分帮人家送到家里。家里有邻居来了,总是把家里吃的拿出来分享……在这点上,用“淘金者”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一举一动间,闪闪发光的眼睛,似乎总是在寻找某种契机。实际上,或许是他很享受这种源自付出的认可感。而这也在之后的“沉默”中见证了,当屡次被打脸,也就少有“作为”了,“沉默”很多时候来得很沉重。
“屡教不改”与因材施教
那天当他捧起卢梭先生的《爱弥儿》,激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一个是源自“自然人”的美,在一个人认知尚缺乏时,实乃不宜摄入太多意见。另一点——人成长的阶段性,他也曾批判中国式的“背诵”教育。你让一个几岁的小娃去学马克思显然是不合时宜的。然而,他的父亲就这么干了。无数次,他的父亲呵斥他不作为——“要你做这点事情,你都做不好!”儿时因为性格懦弱的缘故,每每跑到角落泪珠哗哗落,搞不懂为啥他父亲为啥不理解,一点小事,总是斥责他。后来他在教育相关文章中看到一句很实在的话——长辈对待小孩,若要以大人的标准去论处那还要你大人干嘛?因此,曾经一度,他很是讨厌他的父亲,实则心底里非常希望父亲能对自己有所认可。
因材施教——结合个人当时所特有的属性给予特性教育,看似一点毛病都没有。这就像我跟一个遇到问题的人说“你要按照规律办事情。”人们理应当尊重“科学”,那么这科学是否有“实指”呢?科学往往深不可测,尤其在人身上,在“严师出高徒”这点上就存在众多争议。
现在来看,他是很感谢他父亲了,这种源自他父亲的教化模式锻炼了他的毅力及抗压力。一件事情,如果你做不好,那就是做不好,这是无可厚非的,这是商业化社会的普遍取向。
谁给你的自信?
对于有件事,他耿耿于怀了许久,尽管至今有所释怀,一直铭记于心。圣经里边有这么一句话——“上帝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膨胀。”他一直不敢忘记,生怕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且不说贻笑大方,很多时候恶性结果是无法挽回的。
他原本以为自己是个符合道义的人,在这点上,严重戳伤了他。那天晚上,因为某缘故,朋友要跟其他人开干,大家晚上都去了,看似比他弱小的兄弟都毫不犹豫往上冲,而他却是害怕得站一旁不敢动手。结果赢了,黑暗遮住了他的丑陋,他却要因此赎罪,长久内疚。像斗殴这种事情,虽有所不当,但于当时情况他想必是纯粹是出于怯懦。这件事,直到大学他跟朋友阐明这件事情。朋友并没介意“没事,那都是小时候的事情了”,瞬间,他如释千斤重担。
随着之后的阅历,他越发发现“道义”这两个字来得非常沉重,一方面是环境压力,更多时候源自于自己的无知。卢梭先生的“没有斗争就没有道德”是很有代表意义的。常言道“人性是经不住考验的”,人的原始性存在众多弊病,就认知范围来说,很多时候的‘道义’不过是一纸言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把这句话挪了过来——“冲突是检验道义的充分条件”。
“道义”小学一年级就能写了,那些侃侃而谈,任性批判的人想必太过自信吧。
那些“高高在上的人”
传说中的总代理
他刚上大学那会,系里有个很出名的同学,没过几天就传遍整个系。听说他爸是**省**总代理,家里开着**车,因为他一个女性朋友(对象的朋友)被人喜欢,这个女性朋友不喜欢人家,便扬言要找人打他,后来哑语成了系里的笑话。
**丰满的老师
那次校周年庆,他回到学校,当他**老师问他现在做什么工作,他回答“销售”时,大老师脸瞬间“抽筋”了,**老师是个很厉害的人,课堂时常说他国外女儿怎样怎样,他一趟演讲能挣多少多少钱,在很多省份有很多关系,想必现在**老师还是干的风生水起吧,只是体型实在是太壮观了点,一般人怕事hold不住。
富二代的室友
学校固是垃圾,他却是非常幸运,周边的同学大家都很好,室友很照顾他,并没有因为他家境贫穷而瞧不起他。*室友,上学时是百万车,学生会主席,平时看似蛮不正经,说实在话,很好的一个人,尊重每一个朋友,体贴他人,乐于分享,做事干练。大家一起时能各种玩笑,也能低头称呼他人“哥”。要他去形容这*室友的话——“有种人,看见他,你仿佛看到了光明,并从心底里服气。”
室友那几个一起,想必他会很怀念吧。
大妈似的领导
毕业后的第二年,他进入了凤厂打工,*姐是区域事务总监,偶尔会到片区项目这边了解情况,协助工作开展。与A姐一起吃饭,你几乎感觉不到她是个领导,那种亲和力就仿若自家人般。那次A姐到J项目,办公室座位满了,他和C同事提前从办办公室出来到客厅办公桌上办公,A姐看办公室里边人多还是出来了,他和C同事看A姐出来,立马给准备给挪位置,A姐很平和的一句“不用,不用,我坐前台就好”,随即自己搬了条凳子。
A姐是很好学的人,因为职业特长缘故,A姐也会问他些问题,微信的内容基本格式是:“**啊,我这有个问题想向你请教下,你看方便看下吗?……”,这就是凤厂*事物总监。
惊人的电话
那天晚上,他接到一个电话:“是**吗?”,“嗯”,“我是G项目的何青啊(化名)”,温和的语态一时把他唬住了,赶忙回应“**总好”……
这是*片区项目的营销总,他曾驻在*总G项目些许时日,深敬崇*总为人,听说G项目的策划D君当初就是跟*总一起过来的,在这边各种加班,却拿着更低的工资,一点怨言都没。当*总晋升片区总,项目要交给另一个营销总时,D君曾坦言,工作没那积极性了,或许这就是领导力。
高周转的凤厂
实际上,他在凤厂只呆了三个月,但这却让他受益颇多,当然首要感谢他的直属上级E姐,新发展的片区,很多地方尚不成熟,是E姐协助他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至今怎么说,当时的离开,还有有点对不住E姐,在此也是祝E姐工作顺利吧。
E姐是个对执行力,工作细致有着高要求的人,在E姐带领下,他学到了很多:
1. 如果你晚上工作到三四点睡觉,第二天早上9点上班,工作紧急的话,8点多你就要立马爬起来,这就是执行力。
2. 做事情前,先想下怎么做,你的无知基本只有你自己能买单,不要懵了再迂回等着挨骂。
3. 谨记上级的要求,事情做完仔细核对,当然对某些要求有争议,自是可以同上级协商,但要考量语言表达。
4. 事实回报工作进展,让你的上级知道你的工作开展情况,做到工作进行有序。
5. 有问题,一定要及时反馈,请求协助,不然问题不反馈,出漏子了只能是自己背锅。
6. 面对工作任务,有诸多未知时,首先分析现在可用资源,以及遇到问题如何解决。自己要做好充分准备再去请教他人,大家都很忙,这是基于对他人劳动成果基本的尊重。如果不能从一级关系中获取任务解决思路,那就从一级关系中挖掘二级关系进一步获取信息,直到问题解决。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务必把握任务时效问题,如果预估时效不能自我掌控,务必向领导“简要清晰”交代当前进度以及需要协助内容。
7. 如果需要高级领导协助,前置准备,给领导发短信,简要反应问题,任务紧急,直接电话。不适合直接联系的,联系直属上级逐级推进任务,一定不要等到时间到了,任务还没能解决。
8. 在你有时间的时候,先把进行中的任务做好了。
9. 有时间,不要嫌麻烦,多帮同事尽自己所能,互相成长。
10.闲的时候就不要让自己变得焦躁不安,了解时事情况,学习与时俱进。
晚了,暂时就到这里了,谢谢分享,也欢迎大家指正提出意见~
我总是觉得一个人一点任性都不能满足的话,生活就太没趣了。大多数情况下,任性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如果对生活要求不是很高,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完全足以支撑自己某任性。
——致被“淹没”的社会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