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在不断地质疑自己。
工科读到研二,终于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是一个低能力者。
越来越发现,及早地认清自己是多么必要。天资愚笨,有的时候勤能补拙,有的时候却未必。
我时常想,如果当初不是选择理科,那现在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又或者当初不是选择工科,现在又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其实我也明白,我其实什么都不擅长,我就是一个有点迷糊,脑子不快,笨手笨脚,还有点的懒惰的人。没办法,基因里就有这些特性。只是我一直在努力挣扎,掩饰了一小部分,一旦遇到更大的困难,这种基因里携带的特性还会继续显现。
我也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或者说道目前为止我并没有发现自己做某一件事情比较得心应手。每天都在拼了命的思考,却始终理不出一个头绪来。
这种痛苦,让我很想一吐为快。然而语言的表达通常无力彰显我内心的绝望。
我想放下这些公式、代码、模型、实验,对他们我真的快要烦透了。
我想背起背包去找当年的狐朋狗友,我想去看大好河山。我想去发泄心中的烦闷。
当心里的压抑积攒到一定程度,就会想明白一件事情——其实钱并没有那么重要。
很多人都在为了钱不停地奔跑,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快乐,或许只有工作才能让他们觉得充实。可是我知道,我不是。我不是一个可以拼命扎到工作里的人。当然有时候我也会很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可以在某段时间内忍受高强度的工作。只是当这种状态维持一段时间以后,我必须要停下来歇一歇,某些人那种日复一日连轴转的工作状态我无法企及,我会在心里默默地敬佩他们。
我到底还是不知道该这怎么表达自己。
我比较喜欢三个人,章子怡,张译,丁磊。
我喜欢章子怡身上那种不服输不罢休的韧劲。
张译在我眼里则是一个文青,因为我觉得张译其实骨子里是文人气质。他的文笔不错,字写的也漂亮。从他自己的书里可以看到他不只是一个娱乐圈的戏子,他对生活的态度,他对人生的认知、感悟都是非常有深度的。借用评价李安的一句话,我觉得张译也是一个“眼里饮食男女,心中卧虎藏龙”的人。我非常喜欢这种人生态度。既要柴米油盐,又要琴棋书画。
丁磊则是一个比较有天赋的人。我觉得他智商很高。但这一点不是我们自己可以随便决定的,羡慕不来。我比较欣赏的其实是丁磊这种为人处世的风格,或者也可以说是他对人生的态度。其实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更别提丁磊白手起家。但是丁磊展现给我们的总是他笑呵呵的一面。我看过丁磊的一个采访,我能感觉得到他的面前其实也有很多困难,也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笑得出来。但是他在努力地微笑。他喜欢道德经,追求一种自然、一种质朴。这一点我非常认可。
成长到这个年龄,我觉得必须要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什么事情必须做,什么事情一定不要做,大到五年、十年的人生规划,小到这个月、下个月的安排计划,我觉得都要有大致的方向。目标是什么,怎么去解决,理清这个思路很重要,不要让自己的脑子里一片混沌。
另外我觉得其实很重要的一点还是格局问题。就像我,从农村走出来,经济上刚能解决温饱,遇到什么事情,第一个想到的总是钱。我觉得这样很是不好。很多时候钱不是最重要的。不要因为一点钱的问题,阻止自己认知事物的机会。其次,思想上也要转变,要学会开放,去接近新鲜事物,不要像一个井底之蛙一样,在自己的一小方天地里沾沾自喜。要见众生,见天地。
人生的目标绝对不只是赚钱。所以一定不要一头扎进工作里算计今天又挣了多少钱。不得不说,财富值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一个人是否成功,但是,成功了又如何?成功了可以得到别人的赞美,得到社会地位,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不能否认,成功可以的带给我们太多的好处。但我想说,在追求这种“成功”的路上,我们也要去追求自己内心的一种成功。所谓这种内心的“成功”,应该是可以真正给自己的内心带来快乐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