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妈妈的时间分配想必是很多新手妈妈的痛。回归职场半年以来,正是深深感到没有时间,促使我拼命挤时间学习时间管理:先后读了6本经典书籍、听了50多部音频、参加了一场为期28天的线上特训营,结合自己的不断试错、反复琢磨,提炼了一套容易懂、好操作的时间管理方法论。渐渐的,那个在加班与带娃间疲于奔命、又得记挂着父母亲人朋友、还时不时YY一下沏上一杯茶、翻阅两页书人生的无限焦虑妈妈,似乎越来越淡定掌控了生活的节奏。
如果打一个比方来解释什么是时间管理,我的答案是用容器收纳物品:事件是物品,时间是容器;提升时间管理技能需要一一击破三个方面:明确你有哪些物品需要被收纳(梳理事件);盘点你有哪些、怎样的容器可供收纳(记录和分析时间);如何高效地将物品收纳至容器内(事件与时间的匹配)。
一、你有哪些物品需要被收纳(梳理事件)
很多时间管理大师说时间管理就是事件管理。事件管理于我,其实质是人生管理,其目标是确保我们所处理的所有事件先有价值、再有条理;其具体方法是自上而下、以终为始对人生进行畅想和拆分:建立自己的价值观体系,并拆分成一条条清晰的可执行的行动计划。
1、建立价值观体系
史蒂芬柯维的“以终为始”、“GTD”(著名效能提升书籍《Get Things Done》)中的“五万米高空”都在谈那个“我们最终要去到的点”,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指向,确保我们即使走了很远,也明白为什么而出发。对这些“最终去到的点”、“为什么而出发”进行体系化的盘点,将能完整、清晰地看到我们一生中看中什么,想要什么,我称之为“价值观体系”。
2013年,受偶像(“趁早”品牌创始人王潇)影响,我初次尝试用excel简单画出了自己的价值观体系;这几年来,受很多大咖的影响(如《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作者古典老师使用“生命之花”模型等),我也多次对自己的价值观体系进行修订。今年,受时间效能管理专家叶武滨老师“九宫格”的启发,我再次完善了体系:将生命中重视的东西划分为八个方面,对每个方面进行细分,并设定目标状态。
“九宫格”体系讲究生命的完整、平衡和融合,它能确保我们清醒地认知自己在乎的全部角色,而不偏废,例如不会只顾赚钱发财而忽略了家庭陪伴,不会因为疯狂加班而熬垮了身体,而完整、平衡和融合,当然是人生幸福的关键。
2、拆分价值观体系,形成行动事项
价值观体系浓缩了人生多方面的愿景,高高悬挂在头顶,指示我们前行。横向上,它需要被拆分得更具体,我会用金字塔原理中的“MECE”原则思考人生的每一方面都有哪些更为具体的小方面,并用思维导图画出来。例如,“身体健康”会被拆分成以下几个更微小的维度:
纵向上,从终极愿景到目前行动,这长长的路径需要被拆分成一个一个阶段,我会分解成五(或三)年规划、年度计划、月度计划和每日待办。每五年的元旦假日,我会设定下一个人生五年规划;每年元旦假日,我会设定下年度计划;每月最后一个周末,我会设定下月计划,并简单铺排每日待办。人生中在乎的八个方面,至此,都变成一条条可去行动的清单,安静躺在每日的时光里,等待我来拾掇。
完成了第一、二步,到这里,我们就有了一把衡量自己每天应该专注什么、完成什么的尺子,对要完成的事项进行“断舍离”,确保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明确的意义指向,避免瞎忙。
3、对需要完成的事项进行快速评估
对大多数现代人来讲,拆分后的行动清单都会是相当庞杂繁重的,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快速评估。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个事项两分钟内能搞定吗?如果可以,现在、立刻、马上处理掉,绝不拖延;能有更合适的责任主体来完成吗?如果有,委托授权给他人(德鲁克说80%的事务其实都可以委托他人完成);剩下需要自己完成的,放到待办清单中合适的地方去。
4、匹配行动事项的清单管理
感谢移动互联时代超级多非常好用的清单管理手机软件拯救了我们的效率。基于行动事项的性质,我用两类清单管理app管理待办:一是有明确时间节点的行动,如“6月25日15:30带娃上早教课“,因为提前预定了时间,这一行动必须在25日15:30发生,因此,放入日历表app中,设置提前闹铃提醒;二是没有明确时间节点的行动,如“研究值乎、分答、公众号等网络分享平台”,放入奇妙清单app中。日历表中每天的待办事项不能过多,我的标准是不超过3项,否则会疲于奔命、相当焦虑紧张;但没有明确时间节点的奇妙清单中的事项越多越好,保证生命体验的丰富充实。
接下来重点谈谈在奇妙清单中设立不同的主题清单——根据环境、时长、精力、关键人物等不同因素,可以设定不同主题的清单,如“轻松思考的专题清单”(策划一场旅行、举办一场生日Party等)、“严谨思考的专题清单”(研究XX发来的商业保险建议书、研究一个理财工具包等)、“十分钟内能完成的事项清单”(与淘宝卖家确认退货注意事项、找到并下载特训营四阶段音频等)......每一天中,当你在不同的场景下,有空余时间,可以随时打开app,看看相应场景下能完成哪些任务,然后行动、打钩、over。例如,今天精力充沛、头脑灵活,又正好腾出1小时空余时间,那么就可以挑选“严谨思考专题清单”中的一项加以完成;又如,约朋友聚餐,等她到来的过程中,可以打开“十分钟内能完成的事项清单”,挑选一项完成,等等。
除了基于价值观体系自上而下拆分的行动事项放入清单中,日常我们脑洞大开的奇思妙想、突发待办、他人交代的值得完成的任务等都可以放入相应清单中,等待着合适的时间去完成。用清单管理待办的好处是给大脑减负,不用花很多精力回忆“咦我好像还有什么事儿要办来着”,大脑因此会感到无比清爽轻松。
完成了第三、四步,到这里,我们就有了清晰的行动事项清单,确保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条理的。
二、你有哪些、怎样的容器可供收纳(记录和分析时间)
我们需要完成两方面工作:一是记录时间,二是分析时间。
1、记录时间
记录时间是一切时间管理的基础,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时间记录app,ios推荐moment,安卓推荐aTimeLogger。下表是我某个工作日的时间投入情况记录:
2、分析时间
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记录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对时间花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优化时间投入。例如,分析我工作日的时间记录结果,发现每天时间较均等地投入在三个方面:睡眠、工作和其他:
先分析“睡眠时间段”。职场妈妈任务繁重,充足质优的睡眠是白天有足够精力搞定一切事务的基础,因此,7.5小时睡眠时间段是我首先要保证的。同时,熟悉养生的人都知道,同样7小时晚间睡眠,长期晚1早8的效果是远远不如晚11早6这种早睡早起模式,因此,无论如何,我都尽可能保证每天在11点前能入睡,每天能午休30分钟。这里插一句,几乎所有的时间管理大师都会强调早睡早起的重要性,以及精力管理是时间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正是这个道理。
再看“工作时间段”。职场中,我需要带领一支团队完成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如果我要保证每天的“其他时间”不被侵占,就必须尽可能提高工作时间段的效率,按时保质完成工作,从而准时下班,不用加班。工作中,我会坚持问自己:怎样更高效?有没有更快更好的做事方法?例如,当一项大型工作结束,我会复盘完成这项工作的路径是怎样的,其中有哪些是走了弯路,哪些是比较快速且取得高收益的做法;又如,当启动一项大型工作前,我会先做一个简单的思路方案,用试错法探探大领导更明确的想法,确认方向对了再正式开工,避免猛砸进去,结果做了很多无用功;又比如,当我不确认工作推进的方法是否高效,我会先约几个乙方公司聊聊,看看行业里成熟科学的做法是怎样的。
最后来看“其他时间段”。这个时间段的碎片化程度相当高,却需要承载很多很多需求:除了像吃喝、个人卫生、通勤交通等这些不得不做的,还有陪伴家人、学习知识技能、发展兴趣爱好等这些自己想做的......正如这两年很流行的一个观点——“8小时之外决定人与人的区别”,把握好这个时间段的要诀就是一定要对自己阶段性的重点保持清醒的觉察和专注的投入。例如,现阶段,我8小时外的第一重点是养育孩子,记录时间后发现我每天有且仅有2小时的陪伴时间,那么我会尽可能远离手机,喂奶、洗澡、读绘本、做游戏、哄睡......全心全意过好这2小时,其他事情等她睡着再处理。再比如,我个人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希望每天都能有一些新知识或技能的增长,记录时间后发现,每天能让我安静自学的整块时间几乎很少,因此,我不得不深挖一切可以利用起来的时间的潜力,例如交通途中看kindle学习,洗漱时听音频学习,因为别无选择,所以更加高效。
三、高效地将物品收纳至容器内(事件与时间的匹配)的几个好习惯
明晰了自己有哪些待办事项,清楚了自己的时间分布特点,接下来,需要将待办事项和时间段进行匹配,在相应时间段里搞定适合完成的任务。另外,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反复训练自己在时间段内高效完成任务,直到高效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
以下介绍三种促成高效的好习惯:
1、打造外脑
打造外脑实质也即整合资源。从“人”的层面讲,我们应该为自己建立一个专属的顾问团队,通过众筹他们的智慧,我们能更高效行动、更快速达成目标。对于我需要不断去修行的八个方面,我都会各找到一名以上的顾问,例如,当工作中有一项难题需要解决,我会广泛去问我的顾问的建议,这个人也许是很认可的同事,也许是很信赖的领导,也许是行业里顶尖的咨询顾问,综合建议后,敲定行动计划,再开始执行。又如现在很火的一款APP”在行”,对于有些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可能自己亲自分析需要好久才能掌握,但如果在“在行”找到这个领域里的行家,通过几个小时一对一请教,也许只是几百块钱的投入,却高效地收获了知识、技能和经验。
另一方面,从“物”的层面讲,我们应该为自己建立一个专属的知识库,这些知识不用全记在脑海里,需要用到的时候,直接到知识库中调用即可。例如,我在印象笔记中对应人生的八个方面开辟了八个笔记本专区,日常遇到有用的文章、视频或音频等资料,都存到相应专区里,建立了“宝宝养育知识库“、“影单库”、“书单库”、“旅行地库”、“写作灵感库”、“工作点子库”、“购买单品库“等等。当我终于拥有一段观影时间,我只用打开”影单库“随便挑一部电影,就开始观赏了,而不用像很多人一样,先去豆瓣上查评论、看分数,抉择到底要看哪一部都花了很多时间。
2、学会“一边一边”
这是我在听行动派创始人琦琦分享时间管理的音频时学到的习惯。往大的说,人生太短暂,要想获得更多体验的密度,只能尽可能多地考虑并行行动事项。我日常经常做两类合并,一类是基于环境相融性,例如在晨间洗漱的同时听音频,晚间洗澡的同时敷面膜;晚间娃睡着后,与先生一起研究讨论理财,既增加了夫妻交流,又学到了知识,还为投资理财做了理论储备。
另一类合并是基于动机的强弱互补性。人脑天生就不喜欢处理复杂事项(所以有“烧脑”一说),要完成一篇长文写作的动机肯定不如去咖啡馆喝杯咖啡、吃块点心那么强烈,那么,为什么不把这两项合并一起完成呢?
3、高度专注
这也是时间管理大师们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提升时间管理技能必须攻破的堡垒之一。因为我一向高度专注力还不错,所以没有刻意训练,在此仅推荐一个小工具——名为“forest”的app,模拟种树的情景,一旦开始专注,不能再碰手机,否则种下的树苗就枯萎了。
最后,整个时间管理的闭环之处,就是及时、定期的复盘。我们谈到终极的价值观体系、人生五年规划、年度计划、月度计划、日计划,你离这些梦想究竟还有多远,你一路走得怎么样,有没有因为走了太久,反而忘了要到达哪里,这些都需要定期清醒地审视。我的闭环管理是这样做的:每天清晨醒来,回忆、反思、总结昨日,写晨间日记;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末,基于上月每篇晨间日记,审视反思上月,盘点成绩,记录教训;每年元旦假期,基于每月总结,对上一年度进行盘点;第六年的元旦假日,基于每年总结,对前五年进行盘点。基于这些盘点,不断提升时间管理的方法、技巧,由此,良性循环得以形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