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回家,上楼梯时,突然内心泛起一股莫名的恐慌感。
估计是这个原因,我对关于此的信息,特别敏感。
“83年,38岁,我承认我慌了。”,黄色的大字,呈现在抖音视频屏幕正上方。
我习惯性地拿起iPhone,打开抖音刷到这条视频。
一位披肩长发染了黄颜色的女子,戴着紫色的口罩,站在城市的天桥一侧,双手放在栏杆上,注视着斑斓夜景。
有一天中午,我与两位同事去全家便利店购买午餐,途中我说:“大概在28岁前,我时常工作很卖力,内心有一股强大的推力在推动着自己,像是在追赶什么似的。”
其中一位同事附和道:“我也有过这样的体会。”
我常常被焦虑、压抑困扰,因为我无论怎么竭尽全力,也追赶不到我心中莫名的那个东西。
我那位同事说他有过这样的体会,你有过吗?
我相信有过,不然这条短视频不会有4.3W的点赞,2.2W的评论,282个转发。
它戳中了我们的心。
前几年我特爱看《我是演说家》这个节目,有一位叫熊浩的演讲者的演讲内容片段,我记忆犹新。
“我们进去,出来,进去,出来,我们赶集似的往前走,生怕任何一样东西落下,我们一直就这样赶路,有的时候竟忘了,自己为什么而出发。”
是啊,我们每天这样匆忙、急躁,到底是为什么呢?
写到这里,我赫然联想到之前看过的一个抖音视频,视频配的文案是这样的:
“沪漂10年,除了增长了见识外,无车,无房,无存款,发小在老家已成家立业。”
有一段时间,王健林的一句话,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一个亿。”
这类似的信息,我们见闻太多,头脑被悄无声息地植入了统一的应该为之追求的模糊目标——车子?房子?票子?成家立业?还是要出名?
再看看身边人对你的提问。
“工资,好多钱一个月哦?”
“再不久,要谈朋友了哦。”
“你是在上海买房子了吗?”
······
以上提问,别人数次向我提过。
我们被刻印了一个遥不可及的虚幻的成功概念。
既然是遥不可及的虚幻的成功概念,自然是怎么追也追不到,只能越来越焦虑,没有斗志,不知为了什么在出发。
我们每个人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与众不同的,基因遗传不同、家庭背景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经历不同、机遇不同、相貌不同、条件不同等。
不能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所有人。
人既然是不同的,那么追求就应该有各自的差异,成功的定义也应该因而而异。
“83年,38岁,我承认我慌了。”
言下之意就是,内心深处有一些目标没达成,38岁,中年了,所以慌了。
当我们忙碌不知为什么时,内心焦虑、恐慌时,觉得自己碌碌无为时,就应该慢下来,静下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在为什么出发?自己应该为什么出发?
或许就不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