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rt
作为一名普通的天朝理科生,从小美术课被数学老师霸占,历史只学到高一还考完全忘了,对艺术的理解和了解实在捉襟见肘。然而,凭借着我惊人的好奇心和顽强的毅力,在在大都会里从开馆呆到闭馆之后,乐此不疲地隔了一天又跑去补上没看的中国展区并且复习了一下诶及和希腊罗马的展区,虽然腰很酸但筋骨舒畅。想起之前去大英博物馆时,好像并没有这种感觉,也不过是匆匆走过,远远地望着木乃伊感觉背后汗毛直立。快来夸我越来越好学了呀(捂脸)。
-
【生死】在博物馆里,最让我着迷的是展品中体现人对生死的看法,以及人与神的关系。大都会的埃及、希腊罗马展区是他的精华所在,分别在一楼进门的左右两翼,他们的生死观也呈现出强烈的对比。古埃及人有一个很著名的想法:人活着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死后的生命是可以永恒的。古埃及人信仰各种各样的神,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人兽合体的神像,因为他们认为这个世界的秩序,尤其是死后永生的秩序掌握在神的手中。他们的雕塑表情肃穆,姿态端正,因为对神的尊敬。而看古希腊和罗马,大理石和青铜的雕塑,健美、自然、流畅,姿态万千,表情各异。他们也有神,各种各样的神。可这些美到似乎有灵魂的雕塑,似乎让人觉得神就存在于我们中间,有时出现在那个试图捕捉鸽子的小孩眼神中,有时飘逸在美少女翩然的裙裾上,有时在斜身而立的俊美运动员身上的肌肉曲线中,有时则在被岁月侵蚀的老妪的脸庞上。而在费城的没有墙的罗丹博物馆门口,一个的思想者铜像在天地间摆着他的经典pose,周围是早已落了叶子的树木,乌黑的枝桠正伸向满是乌云的天。
-
【真假】这半个月,与大量的油画擦肩而过,而有幸与其对视的并不太多。我对西方的油画了解不多,这次算是启蒙了。印象派的画确实好看,奇怪的好看,好像那人那景就在你面前又好像在你身边。在华盛顿,画廊里都放着画架供人来临摹。看到画架上的临摹半成品,不禁惊叹,一幅作品中到底凝聚了多少色彩的奇妙组合!从外部世界的色彩构型光影,到一笔一笔造就奇光异彩的作品,真是不可思议的过程啊。由于我有限的知识库和一般的觉察能力,总是要凑过去看画旁的标签,看看是作者谁,看看博物馆配的介绍,不免十分辛苦。看到眼花缭乱时,便只能匆匆打个照面。忽然想到,不知道艺术上有没有好或者不好这么一个衡量。我想可能没有吧,艺术这么主观的东西,各人有各人的喜好;又想可能有的吧,但凡放在显眼的位置又配有语音的讲解,是不是就被贴上了“好”的标签?且不说这题外话,我觉得这些绘画很真,有的是很逼真,像真的一样,有的是很真实,可以让人与之共情。而这种鲜活的生命力,并不单单地来自墙上,还有这络绎不绝的前来欣赏的人们。那拱桥和睡莲、放在桌上的水果和鲜花、中年大叔自画像、永远抱着小婴儿的女人、还有各种正在思考穿什么衣服好呢的裸体人像就那么看着大家都熙熙攘攘地,带着孩子们来到这里,偶尔驻足,然后离开继续各人的生活。
-
【高低】 提升逼格的利器一定是去看现当代艺术的展。在MoMA里,人来人往的人流中,你会看到一个穿着制服工作人员定定地站在房间的中央。你走近她身边,发现她的表情漠然,一点都没有要挪动的意思。再近一点,忽然你就发现为什么她杵在那里了。她的身边有一条头发丝那样的细线,从天花板到地板,直直地挂在那里。她正是这件艺术品的贴身守卫(目瞪口呆.jpg)。有的是一团乱麻,有的是一片空白,有的是张牙舞爪,有的是呆若木鸡,都叫做艺术品。在费城艺术博物馆里,不经意间见到了马塞尔杜尚大名鼎鼎的《泉》。虽然早有心理准备,看到时还是不禁莞尔。总之,我的脑海中留下了好多奇奇怪怪的场景,有些让人惊叹天马行空,有些让人不知所以然,有些甚至让人毛骨悚然,只能留给将来某个时刻再来发掘了。
-
【远近】无论在哪里,总能看见中国。例如瓷器,MET二楼的走廊上摆放着一圈的各式瓷器,一看就知道,来自景德镇的清朝瓷器就是不同于那些妖艳货色,安然地散发着淡雅清润的光泽。在费城艺术博物馆里展示的英国建筑和室内陈设中,我发现桌几上往往会放着清代的瓷瓶,最是当时贵族的风尚。MET最有意思之处是在二楼的展厅中,千里迢迢从中国搬来木头和石头,用中国的巧匠,仿造网师园,造了一座明轩。走入两只丑丑的石狮守卫的圆形拱门,穿过有别致窗格子的过道,便可以听见流水潺潺的声音。走进去是一个宽敞的庭院,流水声处有一个小小的假山池子,里面肥硕的鲤鱼安静地在睡觉。池子旁边有一个三面的假亭子,亭上有匾写冷泉亭。亭边还有芭蕉,看来不仅可以听泉,还可以听雨。庭院一侧是屋房,摆放着明代的家具,走出来是一条曲廊,坐着便面对着那假山白墙。我坐在这里想着去年六月在苏州留园里嬉闹,人潮鼎沸,而眼前冷泉人稀,直发了好一会儿的呆。还有那些字画,静静的躺着昏暗的灯光中,冷冷清清。仕女图中的女子安详地手持团扇,看着她面前的人们走过,往往都不曾驻足与她说一句话。常常的,看到从河南、山东、山西各处来的佛像、观音像、罗汉像,看到唐太宗的昭和六骏和色彩鲜丽的唐三彩马,不禁内心惘然。有一种声音在说我们的国宝要回归。可我觉得,有时与其紧握着那可怜的名族自尊心,更重要的是真正地了解我们的文化,才能成为文化的传承者,不然即使守在身边也未可知竟是宝玉还是顽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