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因为一件小事跟家人起了争执。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3979109/2af9cd7a6c40f6a8.jpg)
上周,外婆家的住家保姆在未经我们的许可下,把一位亲戚带到了外婆家。刚开始,说亲戚明天就出去找工作,目标也是在上海做住家阿姨。想不到这一住,就将近一周。
家里人只知道,她那天说明天就出去找,误以为这位亲戚只住一晚。
当时我就觉得不太对劲,但是想想这位保姆为人还不错,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才对,后来就没有去追问这件事。
据说这两天,亲戚总算找到了工作。今天下午,阿姨就陪着亲戚到雇主家去了。外婆刚过了100岁,家里不能缺人,于是家人就去外婆家陪她。
但是家人到了外婆家,就听到外婆对这位暂住于此的“亲戚”很没好感,归根结底一句话,外婆对家里多一个人吃饭,觉得不满意,老人家节约惯了,一个鸡蛋,一把挂面,都不舍得给外人吃的。所以才又,样样看不惯。
对此,家人给我拨了语音。把外婆的不满都告诉我了。我也觉得很奇怪,怎么会有人把亲戚带到雇主的家里,而且一住就是五天,如果是我家的阿姨,我也会觉得有点不尊重我。
我就对家人说,保姆阿姨已经陪亲戚出发了,这次就算了,但是一定要跟她说清楚,仅此一次,下不为例。今后不能再发生这样的事。
但是家人却一口回绝。理由是这次已经做了好人,给了保姆亲戚一个方便,这次就不要做恶人了。
我一时之间难以理解。我说,并不是让你指责她这次的行为,而是给她一个建议,今后不要再把亲戚带到外婆家里。
家人却说,这话别人听着肯定不舒服。
我说,就算不舒服也要说的,为什么?如果对此行为你默不作声,以后,保姆继续领来她的七大姑八大姨怎么办呢?
也就是说,我们心里想什么就要表达出来,让对方知道,这件事已经发生了,但是我们心里是不满意的,包括外婆也是不满意的。
我一直认为,明确表达心中所想,让对方知道我对此是高兴还是不高兴,这是沟通最最基本的,也是最有必要的。明明心里是不高兴的,表面上还要风平浪静的,不憋闷吗?如果一直不表态,阿姨就会觉得,我把亲戚带到雇主家,根本不算什么。
我跟家人反复强调,不是责怪,而是提个醒,打个预防针,这次算了,下次不行。
但是家人仍然坚持,说,如果今天提个醒,阿姨肯定心里会有想法的。
我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有人告诉我,今后不要这么做了。那我不会说什么,接受就是,下次注意。
家人就来了一句,你想法怎么这么奇怪?
我有点无语,算了,多说无益,我最后还是任家人自己处理。
通过这件事情,我发现,我们往往容易把自己的想法无差别代入到别人的大脑里。遇到一件事,如果我这么想,那么别人肯定也会这么想。如果同样的事情,我这么想,你的想法却跟我不一样,那你太奇怪了。
其实这种想法本身就是很危险的,又不是克隆人,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差异的。人与人之间的想法不同,再正常不过了。
而接受不差异性的人往往会活得很累,因为事情太容易朝着ta期待的反方向行进了。所以这些人经常会说钻牛角尖,觉得别人都不行。
大可不必吧,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同,这世界才会色彩缤纷嘛,不是吗?
网友评论